此诗《观音碥》由清代诗人常纪所作,描绘了一段险峻山路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首句“羊肠一径倚云开”以“羊肠”形容山路之曲折蜿蜒,加之“倚云开”三字,既展现了山路的崎岖,又赋予了其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古木阴阴遍绿崖”一句,通过“古木”和“绿崖”的描绘,不仅渲染了山林的古老与生机,也暗示了此处自然景观的悠久历史。
“石色偪人蹲虎豹,水声殷地走风雷”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静止的石头描绘成仿佛蹲伏着虎豹,生动形象;同时,通过“水声殷地走风雷”,不仅突出了水流的气势,更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氛围,仿佛能听到雷鸣般的声响,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立体感。
“题诗小宋今何在,辟道中丞去不回”两句,借古喻今,表达了对过往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感慨。这里提到的“小宋”和“中丞”,可能是指历史上为修建或维护此路做出贡献的人物,如今却已无迹可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最后,“尚有行人思往烈,残碑拂拭剥苍苔”两句,点明了尽管岁月沧桑,但仍有后来者追寻前人的足迹,对历史的敬仰与缅怀之情。通过“残碑”与“剥苍苔”的描写,既体现了历史的痕迹,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无情与时间的无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深情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往历史的尊重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