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紫逻洞

我不愿封万户侯,愿向紫逻从公游。

郓州溪堂虢州洞,未有退之诗可留。

水近山流清澈底,竹饱千霜节如此。

廊庙之具千金躯,底事便著山岩里。

蒲鞭挂壁一事无,环佩声中了朝晡。

祝融不到林深处,客至五月怀貂狐。

徇华大夫无此乐,从渠遮山用翠幕。

若问此间奇绝处,但道胸中有丘壑。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并不向往封为万户侯,只想追随紫逻先生一同游历。
不论是郓州的溪堂还是虢州的洞穴,还没有韩愈的诗篇可以留存。
近水潺潺,山流清澈见底,竹子饱经风霜,节节挺立。
身负朝廷重任的人,为何要隐居山岩之中呢?
蒲鞭闲置在墙上,无所事事,只在朝暮铃声中度过时光。
祝融神火不至深林,客人来访时仍怀念貂狐的温暖。
华大夫这样的追求奢华之人,怎会有这样的乐趣?让他们去遮蔽山川吧,用翠绿的帷幕。
若有人问这里最奇特之处,只需说心中自有山水丘壑的意境。

注释

万户侯:古代高级爵位,拥有大量封地。
紫逻:可能指代某位文人或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蒲鞭:古代用以警戒的柔软鞭子,象征简朴生活。
祝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
丘壑:比喻心中的才情和志向,或山水风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游紫逻洞》,表达了诗人不愿追求世俗权力,而是更愿意投身自然,与朋友共游山水,享受清幽之趣的心境。首句“不愿封万户侯”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而“愿向紫逻从公游”则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友情的向往。

诗人提到郓州溪堂和虢州洞,暗示了他的游踪,同时遗憾地说没有像韩愈那样的佳作流传。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山水的清澈与竹子的坚韧,以自然景象象征自己的品格。诗人自比为廊庙之材,却甘愿置身山岩,体现了他的超脱与淡然。

“蒲鞭挂壁一事无”暗指无官无职的闲适生活,“环佩声中了朝晡”则描绘了在自然环境中度过时光的宁静。五月仍需衣裘保暖,足见此处环境之冷僻,然而诗人对此并无怨言,反而欣赏其远离尘世的清静。

最后,诗人以“徇华大夫无此乐”来表达自己对奢华生活的不屑,而宁愿选择在山林深处与自然为伴,享受内心的丰富与深沉。结句“若问此间奇绝处,但道胸中有丘壑”更是点明了诗人心中的高远志向和对自然美的独特领悟,显示了他作为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游葆真池上

墙厚不盈咫,人间隔蓬莱。

高柳唤客游,我辈御风来。

坐久落日尽,澹澹池光开。

白云行水中,一笑三徘徊。

鸭儿轻岁月,不受急景催。

试作弄篙惊,徐去首不回。

无心与境接,偶遇信悠哉。

再来知何似,有句端难裁。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游董园

西园可散发,何必赋远游。

地旷多雄风,叶声无时休。

幸有济胜具,枯藜支白头。

平生会心处,未觉身淹留。

散坐青石床,松意淡欲秋。

薄雨青众卉,深林耿微流。

一凉天地德,物我俱夷犹。

东北方用武,六月事戈矛。

甲裳无乃重,腐儒故多忧。

珍禽叫高树,且复寄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游道林岳麓

耽耽衡山麓,翠气横古今。

济胜得短筇,未怕山行深。

路盘天开阖,风动龙噫吟。

峰恋惨澹处,照以布地金。

世尊诸天上,燕坐朝千林。

向来修何行,不受安危侵。

道人轻殊胜,来客费幽寻。

恍然结愿香,独会三生心。

山中日易晚,坐失群木阴。

勿唾此山地,后日重窥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游慧林寺以三峡炎蒸定有无为韵得定字是日欲逃暑阁下而守阁童子持不可

我如东郊马,攲侧甘瘦病。

今晨举足轻,起行得幽胜。

抚窗唤懒融,槁面初出定。

眼中无长物,坐久炉烟正。

门前几乌帽,来往送朝暝。

岂知帽影边,有地白日静。

宝阁阴肃肃,童子色不令。

年来惜违人,一笑取归径。

愿言捐何肉,终岁奉清净。

檐铎岂印吾,出门有馀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