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史载龙山之会风吹孟嘉落帽桓温使孙盛为文嘲之嘉作解嘲词致超逸四座惊叹苏子瞻惜其文不传为四言补亡余读之窃谓嘲者以礼解者以道庶乎两得苏词且非晋语也更为补二首(其二)孟嘉解嘲

至敬弗仪,大道易饬。在朝维臣,在野维客。

臣道足恭,客情乐托。岸帽为贤,争席为适。

明明我侯,厌彼局束。驾言出郊,以坦心腹。

勿弛于仪,曷彰休德。郭巾偶折,慕之成俗。

事异并传,孟可比郭。亦有畏威,免冠昭责。

免既为恭,落亦何失。哂此细人,从羁受勒。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陆铨对晋代名士孟嘉落帽事件的感慨与补述。孟嘉在龙山之会上因风力大而帽子被吹落,桓温属下的孙盛以此为由戏谑孟嘉。然而,孟嘉并未因此失态,反而作了解嘲词,表现出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

诗中首先提到“至敬弗仪,大道易饬”,强调了礼仪与道德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在朝维臣,在野维客”两句,描绘了朝廷与民间的不同角色及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然后,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臣道的恭敬与客情的乐于寄托,以及岸帽(即保持高洁)与争席(即谦让)的美德。

“明明我侯,厌彼局束”表达了孟嘉对束缚的不满,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驾言出郊,以坦心腹”则说明了孟嘉选择离开官场,到郊外寻求心灵的释放。接下来,“勿弛于仪,曷彰休德”提醒人们即使在放松时也不应忘记礼仪,以彰显美好的品德。

“郭巾偶折,慕之成俗”描述了孟嘉帽子被风吹落的场景,以及这种行为后来成为一种风尚。“事异并传,孟可比郭”表明了孟嘉与郭嘉(另一历史人物)相似之处,都以其高洁的品质受到后人的敬仰。

“亦有畏威,免冠昭责”指出有些人因为害怕权威而摘下帽子,以此表示自己的过错。“免既为恭,落亦何失”则强调了孟嘉的举动并非失礼,而是出于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权威的尊重。“哂此细人,从羁受勒”最后讽刺了那些拘泥于形式、不敢超越常规的人,表达了对孟嘉行为的赞赏和对自由精神的推崇。

整首诗通过对孟嘉落帽事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礼仪与自由、传统与个性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孟嘉高洁品格的赞美。

收录诗词(71)

陆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述怀

遇事不适意,萧然思故庐。

故庐久荒寂,人生安所居。

坐卧得率意,侧步心常舒。

宁如日束带,三驺为前驱。

徒尔眩人目,宛然受羁拘。

寄声示僮仆,洒扫吾庭除。

形式: 古风

偶感

无事久宴坐,悠然生遐思。

白日不可留,营营将何之。

开卷理达言,默对相嗟咨。

往日已莫及,来涂尚可资。

有谁苦相疐,何为自次且。

饮酒不能乐,入山无舒期。

人生弃所适,以戚为怡怡。

形式: 古风

乾明寺与苏斋同游

七圣游兹山,忽迷不知路。

相传几岁年,兹山尚如故。

在圣迷亦奇,古今问遗步。

我来得与君,萍逢偶相聚。

华尊倾山房,畴昔纾衷素。

百意难尽宣,欲言色相顾。

对此古奇踪,怅然发遥慕。

朗晰岂不贤,皦皦世所恶。

大道尚浑沦,退藏戒轻露。

乃知匪所迷,冥理此中寓。

莞然向古人,千载藉微晤。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拨闷

修途繁春雨,新水驰惊湍。

滩声起林杪,浦色迷远天。

溯游违水性,力挽苦不前。

归情逐飞鸟,度日长如年。

静坐快郁思,起立当帷搴。

前村霭云树,汀曲只尺间。

候久望益渺,日暮生夕烟。

来船翼双橹,中流歌鼓填。

一息去千里,疾若矢发弦。

劳逸迥倍屣,迟速殊相悬。

事以乘机易,力因失势难。

引触思至理,何独舟行然。

因之停遐瞩,返卧舒中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