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题阙》之四十四。王梵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著称,此诗同样体现了他贴近生活的写作风格。
诗中通过“为客不呼客,去必主人嗔”这两句,描绘了客人在主人家的行为不当,不被主人欢迎的情景。客人没有主动与主人打招呼,也没有在离开时告知主人,这种行为让主人感到不满和生气。这反映了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礼节和尊重主人的重视。
接下来的两句“欲得能行事,无过莫避人”,则提出了一个建议或期望:如果想要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就应该避免那些不好的行为,做到不逃避他人,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这两句诗鼓励人们要有担当,勇于面对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传达了对礼仪、责任和积极态度的重视,具有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王梵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富有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