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诗十篇.乱风诗五篇(其三)至虐

夫为君上兮,慈顺明恕。可以化人,忍行昏恣。

独乐其身,一徇所欲。

万方悲哀,于斯而喜,当云何哉?

夫为君上兮,兢慎俭约。可以保身,忍行荒惑。

虐暴于人,前世失国。

如王者多,于斯不寤,当如之何?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作为君主啊,应仁慈善良、明理宽恕,能以德化人,怎能放纵昏庸肆意妄为。
只顾自身享乐,一味放纵私欲。
万民因此悲苦,他却独自欢喜,这该怎么办呢?
作为君主啊,应谨小慎微、勤俭节约,如此方能保全自身,怎能沉溺于荒淫迷惑。
对人民施以残暴,前朝因此失国的例子比比皆是。
面对众多亡国之君的教训,他却依然不醒悟,这该如何是好?

注释

夫为君上兮:作为君主啊。
慈顺明恕:仁慈善良、明理宽恕。
化人:以德感化民众。
忍行昏恣:忍受并做出昏聩放纵的行为。
独乐其身:只顾自己享受快乐。
一徇所欲:一味地追求个人欲望。
万方悲哀:四方百姓都在悲伤。
于斯而喜:他(君主)却因此感到高兴。
兢慎俭约:谨慎小心、生活节俭。
保身: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国家)。
荒惑:荒淫迷惑的行为。
虐暴于人:对人民施行暴政。
前世失国:前代因暴政而失去国家的教训。
如王者多:像这样的君王很多。
于斯不寤:对此仍然不醒悟。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批判了暴君的统治方式和其对国家与民众所造成的伤害。开篇“夫为君上兮,慈顺明恕”一句,通过设问的形式提出理想的君主应有的品质,即应该是仁慈、宽厚和有智慧的。但紧接着,“可以化人,忍行昏恣”指出了现实中暴君往往缺乏这些美德,而是用残酷的手段对待人民。诗中的“独乐其身,一徇所欲”描绘了暴君只顾自己享乐,不顾民众死活的冷酷行为。

下一部分,“万方悲哀,于斯而喜,当云何哉?”表达了广大民众在这种统治之下的痛苦和不满,而暴君却因此感到快乐,诗人对此表示质疑。接下来,“夫为君上兮,兢慎俭约”一句,再次提出理想的君主应该具备的品质,即谨慎、节俭和有约束自我的美德。

然而,现实中的暴君却“可以保身,忍行荒惑”,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而不择手段,进行无度的暴行。诗中的“虐暴于人,前世失国”指出了这种行为导致的后果,即历史上许多国家因暴君而丧失。这首诗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强烈地谴责了暴政,并对那些不自省之徒表示哀叹。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二风诗十篇.乱风诗五篇(其四)至惑

贤圣为上兮,必俭约戒身。鉴察化人,所以保福也。

如何不思,荒恣是为。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敖恶无厌,不畏颠坠。圣贤为上兮,必用贤正。

黜奸佞之臣,所以长久也。如何反是,以为乱矣。

宠邪信惑,近佞好谀。废嫡立庶,忍为祸谟。

形式: 四言诗

与党评事

自顾无功劳,一岁官再迁。

局身班次中,常窃愧耻焉。

加以久荒浪,惛愚性颇全。

未知在冠冕,不合无拘牵。

勤强所不及,于人或未然。

岂忘惠君子,恕之识见偏。

且欲因我心,顺为理化先。

彼云万物情,有愿随所便。

爱君得自遂,令我空渊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与党侍御

众坐吾独欢,或问欢为谁。

高人党茂宗,复来官宪司。

昔吾顺元和,与世行自遗。

茂宗正作吏,日有趋走疲。

及吾污冠冕,茂宗方矫时。

诮吾顺让者,乃是干进资。

今将问茂宗,茂宗欲何辞。

若云吾无心,此来复何为。

若云吾有羞,于此还见嗤。

谁言万类心,闲之不可窥。

吾欲喻茂宗,茂宗宜听之。

长辕有修辙,驭者令尔驰。

山谷安可怨,筋力当自悲。

嗟嗟党茂宗,可为识者规。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与瀼溪邻里

昔年苦逆乱,举族来南奔。

日行几十里,爱君此山村。

峰谷呀回映,谁家无泉源。

修竹多夹路,扁舟皆到门。

瀼溪中曲滨,其阳有闲园。

邻里昔赠我,许之及子孙。

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

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

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

终以瀼滨讼,无令天下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