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诗十篇.乱风诗五篇(其四)至惑

贤圣为上兮,必俭约戒身。鉴察化人,所以保福也。

如何不思,荒恣是为。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敖恶无厌,不畏颠坠。圣贤为上兮,必用贤正。

黜奸佞之臣,所以长久也。如何反是,以为乱矣。

宠邪信惑,近佞好谀。废嫡立庶,忍为祸谟。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贤者与圣人居首位,必定要节俭自律。以自身行为为榜样教化他人,这是保持福祉的方法。
怎能不去思考,放纵任意行事呢?这样会导致上下级之间沟通受阻,人与神都心生不满。
傲慢邪恶永不满足,不怕颠覆与衰败。贤者与圣人处于高位,必须任用贤能正直的人。
罢黜奸诈谄媚的臣子,这样才能国家长治久安。为何反而如此,造成混乱的局面。
宠幸邪恶,听信迷惑,亲近阿谀奉承之人。废弃正统继承人而立庶出,狠心地策划灾祸。

注释

贤圣:德才兼备的杰出人物。
俭约:节俭自律。
鉴察:作为榜样让人学习。
保福:保持幸福和福利。
不思:不思考,不反省。
荒恣:放纵,任意妄为。
隔塞:隔绝,不通畅。
怨奰:怨恨,愤怒。
敖恶:傲慢邪恶。
颠坠:倾覆,失败。
贤正:贤能正直的人。
奸佞:奸诈谄媚的人。
佞:谄媚的人。
长久:长期稳定。
宠邪:宠幸邪恶的人。
信惑:相信并被迷惑。
废嫡立庶:不立正妻之子而立妾之子为继承人。
祸谟:制造灾难的计谋。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剖析了统治者应当具备的品质和行为,以及不当的作为将带来的恶果。诗人通过对比贤圣之士与荒恣之徒的不同表现,强调领导者应有俭约自持、鉴察化导民众,以此保全福祉;反观那些不思悔改、恣行暴政者,只会导致上下隔绝,人神共怨。

诗中提出圣贤之士应当用贤正之道治理国家,排斥奸佞之臣,以期长久安稳。相反,那些反其道而行之徒,不仅自误,也将引领国家走向混乱的边缘。

接下来的部分批判了那些宠信奸邪、亲近谗佞的小人行为,以及废嫡立庶的不义之举,指出这些都是祸国殃民的根源。整首诗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秩序和道德修养的追求,警示统治者应坚守正道,以德治国。

元结作为唐代的一位学者,其作品常蕴含深刻的政治哲思与道德批判,这在这首诗中亦是如此。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与党评事

自顾无功劳,一岁官再迁。

局身班次中,常窃愧耻焉。

加以久荒浪,惛愚性颇全。

未知在冠冕,不合无拘牵。

勤强所不及,于人或未然。

岂忘惠君子,恕之识见偏。

且欲因我心,顺为理化先。

彼云万物情,有愿随所便。

爱君得自遂,令我空渊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与党侍御

众坐吾独欢,或问欢为谁。

高人党茂宗,复来官宪司。

昔吾顺元和,与世行自遗。

茂宗正作吏,日有趋走疲。

及吾污冠冕,茂宗方矫时。

诮吾顺让者,乃是干进资。

今将问茂宗,茂宗欲何辞。

若云吾无心,此来复何为。

若云吾有羞,于此还见嗤。

谁言万类心,闲之不可窥。

吾欲喻茂宗,茂宗宜听之。

长辕有修辙,驭者令尔驰。

山谷安可怨,筋力当自悲。

嗟嗟党茂宗,可为识者规。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与瀼溪邻里

昔年苦逆乱,举族来南奔。

日行几十里,爱君此山村。

峰谷呀回映,谁家无泉源。

修竹多夹路,扁舟皆到门。

瀼溪中曲滨,其阳有闲园。

邻里昔赠我,许之及子孙。

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

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

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

终以瀼滨讼,无令天下论。

形式: 古风

引东泉作

东泉人未知,在我左山东。

引之傍山来,垂流落庭中。

宿雾含朝光,掩映如残虹。

有时散成雨,飘洒随清风。

众源发渊窦,殊怪皆不同。此流又高悬,??在长空。

山林何处无,兹地不可逢。

吾欲解缨佩,便为泉上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