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名地阅人谁是主,眼前风景足怀宽。
初秋野菊城根晚,一雨湖菱桨尾寒。
息壤且寻他日约,好山频为去时看。
送人十里雷峰塔,留与西溪旧长官。
这首诗是清末至近现代初期诗人黄节的作品,名为《别西湖兼呈西溪长何庚生丈》。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沉表达。
"名地阅人谁是主,眼前风景足怀宽。"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著名的地方游历,观赏着周围的人群,却感到自己与众不同,能够将眼前的美丽景色装进心中,感受其中的宽广与自由。
"初秋野菊城根晚,一雨湖菱桨尾寒。"
这里描绘了一个初秋时节的画面,野菊在城墙下方开放,而一场细雨后,湖中的菱角变得更加清新,船上的桨尾也因湿冷而显得特别凄凉。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季节变化和自然景象的美。
"息壤且寻他日约,好山频为去时看。"
诗人似乎在叮咛自己要珍惜现在的时光,要寻找那些未曾实现的承诺或计划。而"好山"一词,则显示了诗人对美好山川的频繁探访和欣赏。
"送人十里雷峰塔,留与西溪旧长官。"
最后两句写的是送别的情景,诗人在著名的雷峰塔前送别,而将这份情谊留给了西溪,并赠予那里的旧长官。这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寄托,也是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切感怀。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致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艺术造诣。
不详
跬步难相舍,今为薄宦驱。
长年干父蛊,晚节赖家驹。
乡近多安讯,时清少急符。
故人问郎罢,卧起一筇扶。
五十有三个,问法向谁边。
村老小颠尔,竹溪翁大颠。
村老诗颠者,颠年八十年。
后生被传染,引得广师颠。
三载仙溪上,萧然少府厅。
不曾填格日,但见纂图经。
黄绶离卑冗,青衿冒典刑。
泉潮相接壤,尤可奉亲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