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癸亥经行石潭寺见旧和栖蟾诗甚可笑因削柎灭藁别和一章

千里追奔两蜗角,百年得意大槐宫。

空馀祗夜数行墨,不见伽梨一臂风。

俗眼只如当日白,我颜非复向来红。

浮生不作游丝上,即在尘沙逐转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追逐千里如同蜗牛角斗,百年功业仅在大槐宫中得见。
只剩下夜晚的几行墨迹,伽梨的身影已无处寻觅。
世俗的眼光只记得过去的明亮,我的容颜已不再如往昔般红润。
人生短暂,不应如游丝般漂浮不定,只能随尘土沙粒随风飘摇。

注释

千里:形容距离极远。
蜗角:比喻极小的空间或时间。
大槐宫:象征权势或成就之地。
祗夜:深夜。
墨:指书写的痕迹。
伽梨:可能指人名或佛教中的某个形象。
俗眼:凡夫俗子的眼光。
当日:过去的日子。
向来:从前。
游丝:轻盈的飘动物,比喻生活无定。
尘沙:尘土和沙粒。
转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题为《元丰癸亥经行石潭寺见旧和栖蟾诗甚可笑因削柎灭藁别和一章》。诗中,诗人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短暂与追求无常的主题。

首句“千里追奔两蜗角”,形象地比喻人生的追逐如蜗牛般微小,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渺小。次句“百年得意大槐宫”则借大槐宫寓言人生梦境,百年光阴在宏大的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

“空馀祗夜数行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只有夜晚静思时留下的文字痕迹,而“不见伽梨一臂风”则借印度传说中的故事,感叹世事如过眼云烟,连伽梨的传奇也已不再。

“俗眼只如当日白,我颜非复向来红”运用对比,讽刺世俗眼光的短浅,感叹岁月无情,容颜已改。最后两句“浮生不作游丝上,即在尘沙逐转蓬”直抒胸臆,感慨人生如浮生若梦,不如随风飘荡,任凭命运流转。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生动,通过比喻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元师自荣州来追送余于泸之江安绵水驿因复用旧所赋此君轩诗韵赠之并简元师法弟周彦公

岁行辛巳建中年,诸公起废自林泉。

王师侧闻陛下圣,抱琴欲奏南风弦。

孤臣蒙恩已三命,望尧如日开金镜。

但忧衰疾不敢前,眼前黑花耳闻磬。

岂如道人山绕门,开轩友此岁寒君。

能来作诗赏劲节,家有晓事扬子云。

箨龙森森新间旧,父翁老苍孙子秀。

但知战胜得道肥,莫问无肉令人瘦。

是师胸中抱明月,醉翁不死起自说。

竹影生凉到屋椽,此声可听不可传。

形式: 古风

元翁坐中见次元寄到和孔四饮王夔玉家长韵因次韵率元翁同作寄湓城

雨罢山泽明,日长花柳困。

游丝上天衢,观物得无闷。

时从顾曲人,笋馔酌春酝。

季子未识面,想见眉目俊。

新诗如鸣弦,快读开鄙吝。

铜官鲁诸生,事道三无愠。

比来工五字,句法妙何逊。

枯棋覆吴图,青简玩秦烬。

叶暗黄鸟时,风号报花信。

遥仰吟思苦,江锦割向尽。

应烦王公子,又破黄封印。

形式: 古风

六月闵雨

汤帝咨嗟惩六事,汉庭灾异劾三公。

圣朝罪己恩宽大,时雨愆期旱蕴隆。

东海得无冤死妇,南阳疑有卧云龙。

传闻已减大官膳,肉食诸君合奏功。

形式: 七言律诗

六舅以诗来觅铜犀用长句持送舅氏学古之馀复味禅悦故篇末及之

海牛压纸写银钩,阿雅守之索自收。

长防玩物败儿性,得归老成散百忧。

先生古心冶金铁,堂堂一角谁能折。

儿言觳觫持赠谁,外家子云乃翁师。

不著鼻绳袖两手,古犀牛儿好看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