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寺傅大士真身像

古寺郊丘侧,钟鱼晓未喧。

双林有遗骨,瑞萼记名园。

粒石嗟馀饭,神槌想叩门。

蚕桑犹有谒,鼓舞动山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古老的寺庙坐落在郊外山丘旁,清晨的钟声和鱼鸣尚未喧闹。
双林之中埋藏着遗骨,那珍贵的花朵记录着名园的历史。
剩下的米粒和石块让人感叹,仿佛还能听到神槌敲门的声音。
尽管蚕桑之事已不再常见,但节日的庆典仍能激起山村的热烈欢腾。

注释

古寺:古老的寺庙。
郊丘:郊外的山丘。
钟鱼:寺庙中的钟声和鱼鸣。
晓未喧:清晨尚未喧闹。
双林:两棵并排的树木。
遗骨:遗留的尸骨或遗址。
瑞萼:吉祥的花朵。
名园:著名的园林。
粒石:剩余的米粒和石头。
嗟:感叹。
神槌:象征神灵的槌子。
叩门:敲击门扉。
蚕桑:古代主要的农事活动,养蚕缫丝。
犹有:仍然存在。
谒:庆典或仪式。
鼓舞:激发热情。
山村:乡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郊外古寺的宁静画面,寺庙坐落在丘陵旁,晨钟尚未响起,只有鱼儿在池中悠游。诗人提及寺中的双林有佛家圣者的遗骨,以及一朵吉祥的花朵,暗示了这是一座有着深厚宗教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名园。

诗人感叹僧人留下的少许米粒,可能是他们斋饭的残余,也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敬仰。想象着神槌敲击寺门的声音,似乎在召唤着虔诚的信徒。他还提到,尽管蚕桑之事已非佛事,但农人依然会前来祈求丰收,村中的鼓乐与舞蹈因之而热闹起来,反映出佛法与世俗生活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龙华寺的清幽环境和当地民众对信仰的虔诚,体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佛教文化的影响力。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亚之出示其祖岐公墨迹及惠崇小景且和前韵复次答之

壁上春江万顷宽,锦囊遗墨幸重看。

功名世路真多畏,贫贱交盟敢自寒。

新有诗声见侯喜,尽摅怀抱得苏端。

极知鼎食君家旧,未厌堆盘苜蓿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伏日诸君小集沈明远以小疾不预作诗戏之

广文官冷酒钱空,平日清樽一笑同。

苦忆车公来座上,翻成王老隐墙东。

定中示病应非病,诗里能穷有底穷。

凉月满天新雨足,试凭檄语愈头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会稽道中有感

稠红乱紫正芳菲,寒食青门客自归。

江上酒醒闻燕语,日斜睡足看花飞。

功名老去真何在,丘壑平生岂愿违。

尚喜系船探禹穴,稽山云淡雨霏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再用前韵戏传道

空谷天寒翠袖遮,无人曾见玉钗斜。

诗成落日千寻竹,歌就残阳万点鸦。

妆额浅深知内样,舞衣裁剪胜京华。

自怜已作高唐梦,须信饥肠眼易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