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秦秋伊尝云:“眼前景物宜吟宜画者,独帘与阑干耳。”余赋既阑干词,更制《湘帘》一阕,惜秦君不及见矣(其十一)

朝暮留香久。掩重门、湘云窣地,玉垆烟瘦。

细剖君山斑竹子,也抵珍珠织就。

是清簟、围棋时候。

杨柳风来花动影,看斜阳、无语娇波皱。

新月上,见来否。玉钩上下劳纤手。

怕搴帷、云鬟侧挂,珀钗微溜。

双燕归来似相识,软绿蔫红依旧。

任鹦鹉、隔花低咒。

当户明明丁字永,正梳头、莫放春风透。

垂永夕,卷清昼。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而幽静的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画意。"朝暮留香久",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湘帘上的香气经久不散,暗示着主人的品味高雅。"湘云窣地,玉垆烟瘦",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湘帘如湘妃之云般轻柔地下垂,烟雾般的颜色显得清瘦而雅致。

"细剖君山斑竹子,也抵珍珠织就",进一步赞美湘帘的精细工艺,仿佛斑竹的纹理比珍珠还珍贵。"清簟、围棋时候",暗示了闲适的生活氛围,适宜于品茗对弈,享受宁静时光。

"杨柳风来花动影,看斜阳、无语娇波皱",描绘了微风吹过,湘帘随风轻摇,映照出花影婆娑,夕阳斜照下的景象更是温柔而动人。"新月上,见来否",以月升为引,期待着夜晚的到来。

接下来,诗人笔触转向室内,"玉钩上下劳纤手",赞美女子的纤纤玉指在挂帘时的优雅。"怕搴帷、云鬟侧挂,珀钗微溜",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女子的仪态,云鬓轻垂,钗环微颤,增添了几分女性的娇媚。

"双燕归来似相识,软绿蔫红依旧",借双燕归巢,寓意时光流转,但美好的事物依然如故。"任鹦鹉、隔花低咒",以鹦鹉的叫声衬托出环境的静谧。"当户明明丁字永,正梳头、莫放春风透",写女子在窗前梳妆,不愿让春风打扰这份宁静。

最后,"垂永夕,卷清昼",以一天的交替,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寓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挽留。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独特感悟,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樊增祥的文采和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少年游.得王子常同年凤阳书,并示《春感》四阕,即次来韵,并怀逸珊夫人(其一)

枇杷欲熟问园官。来佐酒杯宽。

松下棋奁,柳边锻灶,宜称竹皮冠。

白发同年江海隔,书字报平安。

想见高楼,青娥送酒,半臂不胜寒。

形式:

少年游(其二)

昆明无复汉时功。多难杜陵同。

太史周南,庾郎关内,文字老来工。

南望凤阳歌舞地,寂寞老王通。

绛守园池,朱家陵墓,芳草夕阳中。

形式:

少年游(其三)

春明好景梦中过。将寿补蹉跎。

天宝宫人,贞元朝士,一例邈山河。

谁唱当时供奉曲,老矣敬新磨。

卌载名场,使君与我,天下恐无多。

形式:

少年游(其四)

一麾江皖十年留。未办五湖舟。

葑豆阴中,蘋花香里,还梦少年游。

到处鸥波迎管赵,花月锦囊收。

不栉词人,同根香草,桂叶两眉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