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泪尽西州路,碑留岘首名。
买山缘荔子,为圃养黄精。
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
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元干的作品,名为《挽少师相国李公(其五)》。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怀念之情和对故人所居之地的深切记忆。
“泪尽西州路”表达了诗人在西州道路上哀痛哭泣,泪水耗尽的情景。“碑留岘首名”则显示出诗人对于那片土地的铭刻记忆,那里的碑文似乎记录着过去的辉煌。
“买山缘荔子”和“为圃养黄精”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留恋之情。这里的“荔子”与“黄精”,不仅是具体的植物形象,更蕴含着深远的情感寄托。
“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表达了诗人在走访旧地时的心境,那种犹豫和怀念之情,仿佛能听到自己过去脚步的声音。这种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怀旧。
最后两句“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则是对李公(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纲)的赞美和哀悼。诗人用“堂堂”来形容李公的风范,而“天忍閟佳城”表达了诗人对于李公去世的不舍和天道对这位贤相的惩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物的描写,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深沉的怀念,是一首典型的怀旧之作。
不详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往在东都日,伤心丙午年。
不从三镇割,安得两宫迁。
抗议行营上,排奸御榻前。
英风成昨梦,遗恨落穷边。
城守麾强弩,诸班果翕然。
云梯攻正急,雨箭勇争先。
中夜飞雷炮,平明破火船。
如公真徇国,绘像冠凌烟。
盛世黄门嗣,轻裘绿发时。
伤心来故里,刮膜访良医。
春雨铭旌暗,东郊薤露悲。
人生得意早,遗恨在孤嫠。
眼看流辈上青云,拂袖归来昼掩门。
心计岂容生事拙,时名长与故山存。
不妨开径栽花卉,政复藏书遗子孙。
八十光阴无可恨,聊歌楚些为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