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二七)

泯志灰心,参禅学道。无烦恼中,自讨烦恼。

何不向老胡未来已前,试著眼看,自己分上有何欠少。

天童恁么道,不入深村入荒草。

不许夜行,投明须到。

形式: 偈颂

翻译

意志消沉,一心向佛修禅。在无忧无虑中,反而自寻烦恼。
为何不尝试像老胡那样,看透过去与未来,审视自己是否真的欠缺什么。
天童和尚这样说,不要深入村庄,而是走进荒芜的草地。
夜晚不允许前行,必须等到天亮才能到达。

注释

泯志:意志消沉。
灰心:失去信心。
参禅:修行禅宗。
学道:学习佛法。
无烦恼中:无忧无虑的时候。
自讨烦恼: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老胡:比喻有智慧的人。
未来已前:过去和未来。
眼看:审视。
欠少:欠缺。
天童:指天童和尚。
恁么道:如此说。
深村:繁华的村庄。
荒草:荒凉的草地。
不许:禁止。
投明:直到天亮。
须到:必须到达。

鉴赏

这首宋代禅宗僧人释惟一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独特见解。"泯志灰心,参禅学道"描绘了修行者试图消除执念、追求内心平静的过程。然而,诗人指出在看似无烦恼的状态下,人们反而可能自我制造困扰,"无烦恼中,自讨烦恼",暗示了内心的困惑和挣扎。

接着,诗人提出疑问:为何不在过去的错误和未来的忧虑中停留,而是当下审视,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无缺憾?"何不向老胡未来已前,试著眼看,自己分上有何欠少",这里的"老胡"可能象征着时间或智慧的老者,建议活在当下,直面自我。

"天童恁么道,不入深村入荒草"引用了禅宗典故,意指真正的修行并非逃避现实,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找寻真理,即使是在看似平凡甚至艰难的环境中。"不许夜行,投明须到"则强调了持续前行的重要性,不论黑夜多长,黎明总会到来。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鼓励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保持警醒,直面内心,活在当下,不断精进。

收录诗词(228)

释惟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二六)

去时元只空双手,归日依前双手空。

底事两肩担不起,打开畐塞满玲珑。

姑苏明月,苕霅清风。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二五)

仲春渐暖,是处花开。

夭桃烘日晕生脸,红杏吟风笑满腮。

是今弥勒,是古如来,一一分身不用猜。

有人一见便见,敢保老兄未彻。

即色即声求不可,离声离色觅犹乖。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二四)

鼓报四更,地摇六震。

火焰为三世诸佛说法,三世诸佛立地听。

虚空有尽,大道无穷。穷则变,变则通。

信手拈将茎草插,琼楼玉殿凌苍穹。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二三)

休去歇去,玲珑岩上落花雨。

消焉息焉,路入清关别有天。

尘不到,暑不到,行亦禅,坐亦禅,高蹈威音未朕前。

吃粥吃饭过,听风听雨眠。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