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孝子诗

孤坟四尺荒郊里,野草苍烟带寒水。

子孙有在在他州,生者无知知者死。

昔时未死语丁宁,定将还葬附先茔。

来寻墓隧失南北,梦见言之真有灵。

上冢无人将百岁,启圹犹存旧题记。

出离客土返乡山,父已申情子终事。

由来至孝动皇天,解发系鞍皆昔传。

文章辉煌久不灭,知尔垂名俱万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马孝子诗》是明代文学家杨士奇所作,通过描绘一个孝子对去世父母的深情厚意,展现了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诗中以“孤坟四尺荒郊里”开篇,描绘了墓地的荒凉与孤独,随后通过“野草苍烟带寒水”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孝子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跨越生死,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与指引。

“昔时未死语丁宁,定将还葬附先茔”表达了孝子在父母生前的殷殷嘱托与承诺,在父母去世后,他不仅实现了归葬的愿望,更体现了对祖先的尊重与怀念。孝子在寻找墓穴时迷失方向,但在梦中却能清晰地感受到父母的存在,这反映了孝子与父母之间超越生死的情感联系。

“上冢无人将百岁,启圹犹存旧题记”描述了孝子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祭扫祖坟,而墓碑上的文字依旧清晰可见,象征着孝子对家族历史和传统记忆的珍视。最后,“出离客土返乡山,父已申情子终事”表达了孝子最终回到故乡,完成了对父亲的承诺,体现了孝道的实践与完成。

“由来至孝动皇天,解发系鞍皆昔传”赞扬了孝子的至孝行为感动天地,甚至在古代就有这样的传说。最后,“文章辉煌久不灭,知尔垂名俱万年”表达了对孝子事迹的赞美与铭记,预示着他的美德将流传千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孝道的颂扬,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孝敬父母的重视与推崇,同时也传递了人与人之间深厚情感的力量。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送杨翥孝廉归吴中

城中七月犹炎暑,城下归人趁行侣。

十年为客忆东吴,一日辞亲发南楚。

楚江吴江路几多,扬帆处处尽经过。

琵琶亭边有明月,长干门前闻踏歌。

千里苏台在行目,忽度枫桥到乡曲。

顾瞻桑梓杂悲欢,纷引亲朋问寒燠。

吴中归日嘉可游,知君未得久淹留。

晚岁还为越乡叹,他州重有倚门愁。

形式: 古风

别刘宗诚

湖南十月新雁飞,白苇渐高黄橘稀。

兰舟去远复回首,唯见星沙连杳微。

前年作官临海峤,海畔家家说司徼。

一日衔哀返故丘,三春忽尽不迟留。

遥趋北阙朝明主,暂下南楼谢旧游。

此地贤郎独为客,把卷看云几朝夕。

江边迎喜拜亲闱,馆下含情别师席。

临岐牵手重依依,可怜恩义两难违。

春来有使题芳札,想为殷勤报鹤矶。

形式: 古风

题萧德颢扇

石台盘盘浸溪曲,五月溪光帖寒玉。

千桃万竹夹成云,奕奕高门荫深绿。

主人凉袂纤絺裁,越罗小扇挥炎埃。

南薰院中听宝瑟,临清楼上引金罍。

形式: 古风

朱泽民云山障子为萧德颢题

昔闻朱侯写山水,一幅争投百金价。

至顺今来七十年,却在桃源看图画。

生绡八尺垂中堂,群山叠出开青苍。

前峰如屏锦霞烂,后岭岧峣插天半。

春风啼鸟浑欲闻,石磴盘盘屡回转。

双松如龙千尺强,几年偃蹇山之阳。

松根古道向何处,策马担簦去无数。

别看丹翠出层楼,云影浓遮入无路。

云遮雾滃深复深,信有隐者藏中林。

高怀远致不可即,空望微茫劳我心。

当时此景知何地,雁荡兰亭岂相似。

自是天机妙入神,位置从容见精意。

朱侯朱侯追郑老,笔势词华共妍好。

此图三绝交辉煌,千载人间视为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