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临江慧力寺

舟中望古刹,川上移琴樽。

隐隐林阁见,迢迢钟梵闻。

列岫不离席,惊涛常在门。

风帆与沙鸟,汎汎随朝昏。

天高一幡挂,静室众香焚。

烟起多近郭,鸦归无远村。

松际上微雪,经声来暮猿。

赏惟静者契,法对高僧论。

安得息尘驾,永怀赡独园。

明朝别此去,惆怅满松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游览临江慧力寺时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意境。首句“舟中望古刹,川上移琴樽”以动态的舟行引出静谧的古刹,琴樽的移动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悠然。接着,“隐隐林阁见,迢迢钟梵闻”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古刹的隐秘与庄严,钟梵之声悠扬,仿佛穿越了时空,将人引入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列岫不离席,惊涛常在门”运用对比手法,山峦与波涛,静与动,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而“风帆与沙鸟,汎汃随朝昏”则以自然界的元素,如风、帆、鸟、朝昏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转,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

“天高一幡挂,静室众香焚”描绘了一幅高远而宁静的画面,幡挂于天,香烟缭绕,静室之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烟起多近郭,鸦归无远村”通过烟起与鸦归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祥和,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

“松际上微雪,经声来暮猿”则将画面推向了更为深远的意境,微雪覆盖松枝,暮色中传来猿猴的哀鸣,与诵经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禅意的画面。最后,“赏惟静者契,法对高僧论”表达了诗人对于静谧与佛法的深深向往,以及与高僧交流法义的愿望。

“安得息尘驾,永怀赡独园”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希望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明朝别此去,惆怅满松云”则表达了对即将离开这一宁静之地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未来未知旅程的期待与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48)

严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论家、诗人。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生卒年不详,据其诗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严参等8人,号“九严”。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 字:丹丘
  • 号:“三严”;又与严肃
  • 籍贯: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

相关古诗词

山居即事

稍欣入林深,已觉烦虑屏。

霜果垂秋山,归禽度岚岭。

纷纷叶易积,漠漠云欲盛。

涧户寂无人,松萝窅然暝。

惟闻山鸟啼,月出柴门静。

终岁寡持醪,延欢聊煮茗。

群书北窗下,帙乱谁能整。

形式: 排律

游仙六首(其一)

秋閒夜瑟瑟,月露明团团。

褰衣步涧月,忽见双飞鸾。

上有腾空仙,天风飘佩环。

清歌映岩谷,粲若玉炼颜。

愿升绿云去,随君向仙关。

咽食长不老,何用思人閒。

形式: 古风

游仙六首(其二)

忆读玲珑篇,来往虚皇阁。

空见白芙蓉,秋风几凋落。

昨逢紫阳君,共有丹台约。

下视尘埃中,冠缨缚猿玃。

世事行若此,悠悠复何托。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游仙六首(其三)

五老出东南,崔嵬相閒隔。

清晨登绝顶,处处仙人迹。

朱霞散九光,岩谷好颜色。

回首空澄湖,黄涛正喧击。

石上弦素琴,神欢心自清。

仙童三四人,忽来左右听。

嘹嘹诵金书,劝我餐瑶琼。

赠我一玉麈,邀我淩云行。

舍琴与之去,恍惚在蓬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