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三首(其一)

二妃方访舜,万里南方悬。

远道隔江汉,孤舟无岁年。

不知苍梧处,气尽呼青天。

愁泪变楚竹,蛾眉丧湘川。

后人立为庙,累世称其贤。

过客设祠祭,狐狸来坐边。

怀古未忍还,猿吟彻空山。

形式: 古风

翻译

娥皇女英前往寻访舜帝,他们的旅程遥远至南方尽头。
隔着长江与汉水,孤舟漂泊,没有岁月的痕迹。
无人知晓苍梧之地,他们气息消逝,只能向青天呼唤。
悲伤的泪水化作斑驳的竹子,她们的美貌消失在湘江两岸。
后人建起祠庙纪念他们,世代称赞他们的贤德。
路过的人设立祭坛祭祀,狐狸也来此相伴。
感怀古人不愿离去,只听见猿猴哀鸣回荡在空山之中。

注释

二妃:娥皇和女英,舜帝的两位妃子。
南方:地理位置,古代指南方地区。
江汉:长江和汉水,都是中国的河流。
孤舟:独自一人的船只。
苍梧:古代传说中的地方,被认为是舜帝的葬地。
气尽:气息消逝,指死亡。
楚竹:指带有斑点的竹子,象征娥皇女英的哀愁。
蛾眉: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这里代指娥皇女英。
湘川:湘江,流经湖南的一条重要河流。
庙:供奉神灵或先人的建筑物。
祠祭:设立祠堂进行祭祀。
狐狸:象征荒凉或不祥之物。
猿吟:猿猴的叫声,常用来表达哀伤或孤独。
空山:寂静无人的山林。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二妃访舜的诗,表达了对远古历史人物之深情怀念。"万里南方悬"展示了二妃前往南方寻找尧帝舜皇的艰难与坚持。"孤舟无岁年"则传递出一种时间流逝、人事更迭的感慨。

通过"气尽呼青天",诗人表达了对古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自己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情感宣泄。"愁泪变楚竹"和"蛾眉丧湘川"则是对二妃悲凉命运的描绘,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哀伤。

后半首诗转向现实,"过客设祠祭"表明了后人的敬仰之情,而"狐狸来坐边"则是一种对比,突出了人间冷暖。最后,"怀古未忍还"和"猿吟彻空山"展现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不忍离去以及自然界的声音,这些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与无尽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远古传说的人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个人对于时间流逝、人间冷暖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55)

常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字:号不详
  • 生卒年:708-765

相关古诗词

古意三首(其二)

明月照高阁,綵女褰罗幕。

歌舞临碧云,箫声沸珠箔。

青鸾临南海,天上双白鹤。

万里齐翼飞,意求君门乐。

玉霄九重闭,金锁夜不开。

两翅自无力,愁鸣云外来。

态深入空贵,世屈无良媒。

俛仰顾中禁,东飞白玉台。

形式: 古风

白龙窟汎舟寄天台学道者

夕映翠山深,馀晖在龙窟。

扁舟沧浪意,澹澹花影没。

西浮入天色,南望对云阙。

因忆莓苔峰,初阳濯玄发。

泉萝两幽映,松鹤间清越。

碧海莹子神,玉膏泽人骨。

忽然为枯木,微兴遂如兀。

应寂中有天,明心外无物。

环回从所汎,夜静犹不歇。

澹然意无限,身与波上月。

形式: 古风

白湖寺后溪宿云门

落日山水清,乱流鸣淙淙。

旧蒲雨抽节,新花水对窗。

溪中日已没,归鸟多为双。

杉松引直路,出谷临前湖。

洲渚晚色静,又观花与蒲。

入溪复登岭,草浅寒流速。

圆月明高峰,春山因独宿。

松阴澄初夜,曙色分远目。

日出城南隅,青青媚川陆。

乱花覆东郭,碧气销长林。

四郊一清影,千里归寸心。

前瞻王程促,却恋云门深。

毕景有馀兴,到家弹玉琴。

形式: 古风

吊王将军墓

嫖姚北伐时,深入强千里。

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