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清风图为李侍御题

御史于中持大斧,谁有大竹大如杵。

破之万个破更酣,须臾了尽千林许。

一林淡,一林浓,一林渺渺无西东。

伶伦缩颈惊却走,云此天公遗下之箨龙。

日边白凤下啄实,一饱飏去超鸿蒙。

至今百鸟绝踪迹,独占千载惟清风。

君不见一拙道人最痴绝,漏泄天机好饶舌。

笔濡东海作砚池,睥睨此林如一垤。

一匹练绢尚嫌少,收拾描模当时了。

天色黭黮湘妃出,雨声如泪滴石窟。

扫天无云地无尘,六月凛冽如霜晨。

祝融冻僵火伞湿,观者如山踏冰立。

道人笑憨憨,御史色不动。

青骢新被银丝鞚,清风且作归朝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以“一道清风”为主题,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描绘。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御史与道人的互动,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通过“御史于中持大斧”这一场景,引入了对自然界破坏的反思,随后通过“破之万个破更酣”表达了对破坏行为的批判。接着,诗人通过“一林淡,一林浓,一林渺渺无西东”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之美。这里不仅描绘了林木的形态,也隐含了对自然秩序的尊重。

“伶伦缩颈惊却走,云此天公遗下之箨龙”一句,将自然界的生物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和反应,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接下来,“日边白凤下啄实,一饱飏去超鸿蒙”则通过白凤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至今百鸟绝踪迹,独占千载惟清风”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变迁的感慨,同时也突出了清风在自然中的永恒存在。最后,诗人通过“君不见一拙道人最痴绝,漏泄天机好饶舌”这一转折,引入了对道人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索。

收录诗词(240)

罗玘(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山福海图为太医王银台作

南山穿云下日脚,射日东海日不落。

山明海莹天宇空,南极老人住东郭。

越人低头拜北面,汗流走踣孙思邈。

唐虞国脉何须切,官家调鼎我调药。

南山高,东海阔,莫莫朝朝候黄闼。

山如砺,海如带,屹屹官家旧龟蔡。

形式: 古风

翡翠图二首(其一)

鹝惜绶,鸾信影。孔雀爱金尾,鸳鸯重莺领。

在世安有秦西巴,狝麑杀孩予亦肯。

俛啄仰顾活须臾,虞罗得女女秃顶。

嘴衔鱼婢不得饫,何异海鹤遇吞竫。

不如清饥学蝉饮露,或饱土壤为蛙黾。

嗟哉象以齿焚千斤躯,拳身得托为女幸。

形式: 古风

翡翠图二首(其二)

得鱼休向莲茎啄,恐涴莲房带蒂腥。

犹胜羽毛或遗落,著人冠上得人惊。

形式: 古风

脊令图二首(其一)

妖鸟周公有弓矢,邑中讹火毕方图。

良工不管灾祥事,自在茅茨画雪姑。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