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王吴山歌六章(其二)

来南东,用生道。前旌旗,后盾纛。称兑戈,存障堡。

上韬略,匪勇暴。泯杀机,遂仁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中的策略与道德选择,展现了古代军事将领在面对战斗时的智慧与仁慈。通过“来南东,用生道”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战争中和平解决争端的向往。接下来,“前旌旗,后盾纛。称兑戈,存障堡。”描述了军队的阵型和武器的使用,强调了战术布局的重要性。而“上韬略,匪勇暴”则表明了在执行策略时,智谋比单纯的勇猛更为关键。“泯杀机,遂仁好”更是点明了在战争中追求和平与仁慈的价值观,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中对人性和道德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代军事将领在战场上运用策略与智慧的一面,更体现了他们对于战争本质的深刻理解——即在追求胜利的同时,不应忽视对生命的尊重和道德的坚守。这种平衡策略与仁慈的理念,是古代中国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宝贵财富。

收录诗词(40)

揭祐民(元)

成就

作品:《盱里子集》。

经历

性伉直。泰定帝时为邵武经历,有能声。好游。尝北至燕赵,东抵辽。遇故都遗迹,必徘徊悲歌而去。

  • 号:盱里子、晚号希韦子
  • 籍贯:广昌

相关古诗词

淮安王吴山歌六章(其三)

东苍龙,入震泽。民胥生,道得国。始用牡,振太白。

徐用止,田有获。吴山高,著铭勒。

形式: 古风

淮安王吴山歌六章(其四)

虎丘奠,西师安。念越栖,稽山完。国既逊,无胥残。

泰伯祠,在江干。过禹穴,碑勿欢。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淮安王吴山歌六章(其五)

王临襄,继踰淮。以所履,觇云雷。利建侯,雄基开。

入图像,麒麟才。视王仪,毋能侪。

形式: 古风

淮安王吴山歌六章(其六)

笳鼓竞,铙歌长。王有灵,福此方。男吹笙,女协簧。

抚琴瑟,升中堂。惠我杭,时无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