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产儿辈作(其一)

今日何宴会,毕享馂其余。

儿女前跪列,手授一束书。

汝祖饘粥资,非窘亦非舒。

斋中歌九友,汝父日与居。

弃之忽若遗,不复意踌躇。

缓步西南去,落日照精庐。

一瓢挂空壁,其乐当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父亲将自己一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子女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后辈的期望。诗中的“毕享馂其余”暗示了父亲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将自己剩余的智慧和财富分享给下一代,体现了无私的爱与传承的重要性。

“儿女前跪列,手授一束书”,形象地展现了父亲在子女面前,亲自递上书籍的情景,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与道德的传承。通过这种方式,父亲希望子女能够继承他的智慧,同时也学习到他的人生哲学。

“汝祖饘粥资,非窘亦非舒”,这句话反映了父亲生活简朴,但并不匮乏,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是父亲留给子女的重要财富之一。

“斋中歌九友,汝父日与居”,这里提到的“九友”可能是指父亲平日里与朋友的交往,强调了父亲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以及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暗示了父亲不仅在学术上有造诣,在人情世故方面也颇有建树。

“弃之忽若遗,不复意踌躇”,这句话表达了父亲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对过去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无悔。他似乎已经看透了人生的得失,不再为过去的抉择而犹豫或后悔。

“缓步西南去,落日照精庐”,描绘了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缓缓走向未知,夕阳映照着他的居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这一幕既是对父亲离世的哀悼,也是对他一生追求智慧与真理的赞美。

“一瓢挂空壁,其乐当何如”,最后一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父亲留给子女的不仅是物质上的遗产,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快乐。即使在物质世界中的一切都已消逝,父亲留下的智慧和教诲,将会成为子女心中永恒的宝藏,给予他们无尽的快乐和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父亲对子女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智慧的传承,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教育、家庭责任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授产儿辈作(其二)

仲儿仅十三,少者乃十二。

颇解学占毕,不晓人世事。

一旦付以家,毋乃为之累。

吾患在有身,况彼儿女计。

兴者任其兴,废者任其废。

何必学庞公,尽抛洪涛内。

斗大一团焦,宽然若天地。

形式: 古风

授产儿辈作(其三)

吾笑向子平,读易无多日。

既欲游名山,何待婚嫁毕。

向平亦笑吾,汝能弃家室。

胡不蓬累游,局如裈中虱。

但令方寸宽,彼得此宁失。

不见阿閦界,掌之置容膝。

大有终南人,白首为名役。

形式: 古风

病疟作

今年气候恶,疟鬼何太横。

三家两家泣,十人九人病。

延医医伏枕,呼觋觋不竞。

余方侍师次,骤热如就甑。

杖剑叱此鬼,么魔当敬听。

速各归其所,毋为索余禜。

鬼拜前致辞,小邪敢干正。

唯是旦夕间,往往远相侦。

坐卧必当风,果饵非时饤。

四大不自持,三尸转成横。

不然吾曹力,焉能操公柄。

公但时自爱,鬼当奉公命。

洒然梦初觉,摄念入清净。

从此尼连河,尽作四禅境。

形式: 古风

答钱功甫文学

钱郎嗜读书,巧若蜂采蜜。

发而为诗歌,诵者齿流溢。

余事乃临池,入品果能逸。

新篇左司价,小草素师笔。

三绝名总高,一贫筴安出。

扫叶煨地炉,不暖悬罄室。

汤药近戢身,晨昏长绕膝。

无心问月旦,有口从甲乙。

贻余游仙咏,白云为萧瑟。

晚合方自怜,况乃清狂疾。

胸际祖龙火,都焚惠施帙。

握中灵蛇珠,翻从象罔失。

分无英琼瑶,来美不酬一。

老余东山卧,勉尔西京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