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璿上人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

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

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

浮名寄缨佩,空性无羁鞅。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

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

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

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翻译

年轻时不懂得道理,等到懂得时岁月已长。
往事已成过去无法后悔,余生有幸还能修身养性。
发誓像断臂一样割舍世俗,不再被尘世的纷扰所牵绊。
虚名如帽带般随风飘,空灵的心性不受束缚。
长久以来敬仰伟大的导师,焚香在此表达崇敬之情。
安然独居一间小屋,承载着世间千千万万的事物。
高高的柳树上黄莺鸣叫,长廊中春雨滴答作响。
床下放着阮籍的木屐,窗前立着筇竹的手杖。
正想看自己如云般自在,鄙视那些只展示天地之别的行为。
全心全意关注佛法要义,希望能领悟无生的真谛。

注释

少年:年轻的时期。
不足言:不懂得,不理解。
识道:明白道理。
安可:怎能。
馀生:剩下的生命。
幸能养:有幸能够修养身心。
誓从:发誓遵从。
断臂血:比喻坚决割舍。
婴世网:被世俗事务牵绊。
浮名:虚名。
缨佩:古代帽带,代指地位或名誉。
羁鞅:束缚,拘束。
大导师:指引人生道路的重要人物。
瞻仰:恭敬地看,表示敬意。
颓然:安然,自在的样子。
覆载:包容,涵盖。
万象:世间万物。
早莺:早春的黄莺。
长廊:有顶的通道。
阮家屐:阮籍的木屐,代指阮籍的遗风。
筇竹杖:用筇竹做的手杖,古代文人常用的辅助行走之物。
见身云:像云一样自在的生活。
陋彼:鄙视那些。
示天壤:展示天地之别,指追求物质享受。
法要:佛教的重要教义。
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奖:鼓励,这里指追求的目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对现世的超脱。开篇“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诗人反思自己年轻时不懂得生命的真谛,现在岁月增长,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紧接着“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无谓烦恼的释然和对未来生活的珍惜。

“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则是表明诗人决心彻底地摆脱尘世的羁绊,像佛祖割腕一样坚定。接下来的“浮名寄缨佩,空性无羁鞅”进一步强调了对物质名利的超越和内心的自由。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诗人向佛法的指导者表达敬意,并通过烧香来表达自己的虔诚。随后“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则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心灵世界的丰富多彩。

中间部分“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紧接着“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则是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如同一幅静谧的山水画。

最后,“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内心的净化,而“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则是诗人对于佛法的专注与对解脱生死轮回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精神追求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禅意和超然世俗的心境。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雪中忆李楫

积雪满阡陌,故人不可期。

长安千门复万户,何处躞蹀黄金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黄雀痴

黄雀痴,黄雀痴,谓言青鷇是我儿。

一一口衔食,养得成毛衣。

到大啁啾解游飏,各自东西南北飞。

薄暮空巢上,羁雌独自归。

凤凰九雏亦如此,慎莫愁思憔悴损容辉。

形式: 古风

寒食城东即事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鞦韆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渡河到清河作

汎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