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彻通明殿,风涵白玉楼。
幽人当此夜,满意作中秋。
念念何曾问,尘尘自不收。
羁怀忽冰释,天地一虚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夜的美丽景象,通过“云彻通明殿,风涵白玉楼”这样的笔触,不仅展示了明亮洁净的夜空,还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远之感。"幽人当此夜,满意作中秋"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一个夜晚中的满足和喜悦,仿佛整个中秋节都凝聚在这一刻。
然而,在这种美好情境下,诗人却不忘提及往昔的友人,通过“念念何曾问”表现出对朋友的思念之深。"尘尘自不收"则是说这些思念如同飞扬的尘土,无从收拾,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两句“羁怀忽冰释,天地一虚舟”则是一个转折,从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中解脱出来,如同冰雪融化一般。"天地一虚舟"更是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比喻为一叶轻舟,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航行,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越世俗羁绊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中秋夜景观赏,更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内心世界的描摹,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情感和哲理。
不详
胜非孙(《宋史》卷二○三)。有《懒轩集》(《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四四),已佚。今录诗六首
春来何事可相关,拨置书丛得少闲。
洗砚谛观鸲鹆眼,焚香仍拣鹧鸪斑。
花开北陌东阡外,人在朝三暮四间。
俯仰乾坤了无愧,心如枯蘖更谁删。
一枝灵木坚多节,千里逢人寄永州。
赐出汉宫尊子夏,封当大县庆邳侯。
衡山云散迎归骑,湘浦春晴更顺流。
欲往从公无羽翼,请携上座别愚丘。
柏叶椒盘巧试新,大呼珠履集华茵。
香醪满劝橘为盏,红烛未消梅写真。
荔子双头归有遗,天花六出静无尘。
稍晴便合西湖去,寻遍山房洞户春。
第一逢春管物华,率先桃李被褒嘉。
明朝又数日为狗,回首犹惊岁在蛇。
香聚椒槃萦綵字,春生茶碗结琼花。
层城独秀东风里,下瞰川流脉脉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