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慈恩寺

幸无牛马后,仍许见浮屠。

礼佛欢如旧,逢僧笑尽呼。

膏粱恣啖嚼,土榻任跏趺。

半晌低头想,依然得故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入慈恩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佛教文化的亲近与敬仰之情。首句“幸无牛马后”,表达了诗人对于没有世俗牵绊、能够自由地进入寺庙的庆幸之情,暗示了他寻求心灵解脱的愿望。接着,“仍许见浮屠”一句,点明了寺庙的存在,浮屠即佛塔,象征着佛教的精神和信仰。

“礼佛欢如旧,逢僧笑尽呼”两句,生动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仪式的熟悉与喜爱,以及与僧侣间的亲切互动,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融入感。通过“礼佛”、“逢僧”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诗人不仅在形式上参与了佛教活动,更在精神上与之产生了共鸣。

“膏粱恣啖嚼,土榻任跏趺”则描绘了寺庙内生活的自在与舒适,膏粱指的是精美的食物,土榻则是简朴的住宿条件。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满足,也体现了他对佛教修行方式的理解与接纳,即在简单的生活环境中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半晌低头想,依然得故吾”表达了诗人短暂的沉思之后,内心得到了平静与自我认知的回归。这里的“故吾”可以理解为真实的自我,经过这次寺庙之行,诗人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归属与平静,重获了自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亲近与深入体验,以及在寺庙生活中的心灵成长与自我发现。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思千山

咫尺白云隔,千山未许游。

前王曾驻跸,幽客几埋头。

洞壑愁中见,烟岚梦里收。

可怜溪上水,万古自空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生日四首(其一)

忆当论死际,又过两年期。

白日存吾分,寒风任尔吹。

到边仍说法,有客尚投诗。

且自欢兹会,明冬不可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生日四首(其二)

未了黄沙债,偿他止一身。

便从今日死,已是旧朝人。

乞食真惭粟,看书若有神。

无端思故事,数点泪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生日四首(其三)

四十未为老,颠危自古稀。

虚生成底事,到死不知非。

弟妹徒相忆,家乡那得归。

从来无片纸,辜负雁南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