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梧桐疏叶间微黄,年例江南未肯凉。
菊自此花三两月,樽前日日是重阳。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季的氛围与意境。首句“梧桐疏叶间微黄”,写出了梧桐树叶在秋风中逐渐转黄,这不仅是季节更迭的一种标志,也反映出时间流逝带来的物是人非之感。
第二句“年例江南未肯凉”中的“年例”暗示了时光的轮回,而“江南未肯凉”则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地区秋意不明显的一种情感体验。江南地处中国东部,气候温和,秋天来得较晚,这里反映出诗人对季节变化的细微观察。
第三句“菊自此花三两月”,则是写菊花盛开的情况,“三两月”表明了时间的流逝,也隐含着一种对生命短暂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樽前日日是重阳”,则是在描绘重阳节(即双九节)的景象。“樽前”指的是酒樽前的位置,可能暗示了诗人在此时节饮酒赏菊的生活情趣,而“日日是重阳”则强调了这一天的特别之处。重阳节又称为“重九”,因与“久长”谐音,常被赋予长寿吉祥的寓意。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花事和节令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以及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情趣的珍视。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战尘漠漠草荒荒,兵过村空菊自黄。
死尽亲知身偶在,干戈丛里见重阳。
衣冠南渡紫微郎,流落天涯事可伤。
不是诗人终不会,乱山深处过重阳。
此身生死国兴亡,摇落年年本是常。
无奈潘郎解悽怨,满城风雨近重阳。
心炎何处不南荒,瘴海烟深有玉堂。
随地著身无得丧,菊花开日即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