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的《送唐宜之判凤阳》。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宜之赴任途中的景象和氛围,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召来三月使西夷,祇为相如作赋奇”运用典故,借用了司马相如的故事,表达了对唐宜之此行目的的猜测,同时也暗含了对唐宜之才华的肯定。接着,“驿驿逢花团笔梦,家家拗竹备儿骑”两句,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沿途的春景之美,以及人们对唐宜之赴任的期待与祝福。花团锦簇,竹笛声声,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充满希望的氛围。
“帝陵秀又添龙护,客路清惟有鹤随”则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壮丽与孤独。帝陵的秀丽景色仿佛增添了守护的力量,而“鹤随”则象征着高洁与超脱,暗示了唐宜之此行将面对的不仅是自然的考验,更有精神层面的挑战。
最后,“想见凤翔书判日,子瞻不独解吟诗”表达了对唐宜之未来工作的期许与祝福。凤翔,古代地名,这里借指唐宜之即将任职的地方;“书判”则是官员考核的一种方式,意味着唐宜之将面临公正、高效的行政任务。同时,苏轼(字子瞻)以文学才华著称,此处暗喻唐宜之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更期望他在政务上也能展现出卓越的才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是对友人旅途的关怀,也是对其未来工作的期许,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友人才能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