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处士归缑岭别业

醉斜乌帽发如丝,曾看仙人一局棋。

宾馆有鱼为客久,乡书无雁到家迟。

缑山住近吹笙庙,湘水行逢鼓瑟祠。

今夜月明何处宿,九疑云尽碧参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醉酒帽子歪斜头发像丝乱,曾经观神仙对弈一盘棋。
旅馆中的鱼因我逗留已久,家书却迟迟没有鸿雁传递。
我居住靠近缑山吹笙古庙,行走湘水时遇见鼓瑟神祠。
今晚月色明亮将在哪歇息?九嶷山头云散尽,青翠参差显秀丽。

注释

醉斜:醉酒后帽子斜戴着的样子。
乌帽:黑色的帽子,古代常服。
发如丝:形容头发散乱,如同丝线。
仙人:神话中的长生不老者,此处或指高人。
宾馆:旅店,古代接待宾客的处所。
鱼:可能指待客之鱼,象征款待之意。
客久:客人停留很久。
乡书:家信。
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这里指书信传递。
缑山:地名,位于今河南偃师,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在此骑鹤升仙。
住近:居住地接近。
吹笙庙:指与音乐或仙人有关的庙宇,可能与太子晋吹笙引凤的典故相关。
湘水:湖南的母亲河,流经湖南全境,与楚文化紧密相关。
行逢:行走途中遇到。
鼓瑟祠:祭祀与音乐相关的祠庙,瑟为古代弦乐器。
月明:月光明亮。
九疑云尽:九嶷山的云雾消散殆尽,九嶷山为舜帝陵所在地,位于湖南永州宁远县。
碧参差:青山层叠,高低不齐,形容风景秀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飘逸不羁的士人在山中别墅的生活情景。首句“醉斜乌帽发如丝”写出了人物悠然自得、不染尘俗的情态,乌帽下的长发随风轻轻摇曳,如同细丝一般。“曾看仙人一局棋”则透露出士人与神仙般的高洁情操和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宾馆有鱼为客久”表达了对远方旅人的思念和关怀,而“乡书无雁到家迟”则是对归家的急切和家信难以到达的无奈。这里,诗人通过宾馆中的鱼和未至的家信,巧妙地铺陈出一种离愁别绪。

接下来的“缑山住近吹笙庙,湘水行逢鼓瑟祠”两句,描写了士人居住在缑山附近,常听着寺庙里的笙声,而湘江的流水似乎也随着瑟的声音起舞。这里诗人借景抒情,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心境澄明的生活状态。

最后,“今夜月明何处宿,九疑云尽碧参差”两句,则是对归途中的困惑和迷茫,以及面对连绵不绝的山峦和清澈如洗的星空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诗人在这月色辉映之夜,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深远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想。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感伤和内心的孤独寂寞。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送黄隐居归南海

瘴雾南边久寄家,海中来往信流槎。

林藏狒狒多残笋,树过猩猩少落花。

深洞有云龙蜕骨,半岩无草象生牙。

知君爱宿层峰顶,坐到三更见日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韩校书

恨与前欢隔,愁因此会同。

迹高芸阁吏,名散雪楼翁。

城闭三秋雨,帆飞一夜风。

酒醒鲈鲙美,应在竟陵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楼烦李别驾

琴清诗思劳,更欲学龙韬。

王粲暂停笔,吕虔初佩刀。

夜吟关月静,秋望塞云高。

去去从军乐,雕飞代马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送僧归金山寺

老归江上寺,不忘旧师恩。

驻锡逢山色,停杯见浪痕。

秋涛吞楚驿,晓月上荆门。

为访题诗处,莓苔几字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