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题龙岩湖上斋舲图

两堤晴翠,载琴书、闲访白鸥邻。

睡起青山一笑,如待冶游人。

难得承平年少,便文章、诗酒也精神。

借微波写梦,斜阳绘影,高卧枕溪云。

弹指匆匆桑海,恁西来、鼙鼓动边尘。

剩有蘼芜怨绿,冷画战场春。

我欲登临凭吊,怕楼台、花月总销魂。

问湖桥细柳,啼烟泣雨,何日解眉颦。

形式: 词牌: 南浦

鉴赏

这首清代黄燮清的《南浦·题龙岩湖上斋舲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开篇“两堤晴翠,载琴书、闲访白鸥邻”,以生动的色彩和动作,展现出湖畔的恬静与文人的雅趣,仿佛诗人乘舟访友,与白鸥为邻,享受着自然的宁静。

“睡起青山一笑,如待冶游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如同山间的隐士,笑对生活,不拘于世俗。接着,“难得承平年少,便文章、诗酒也精神”,诗人感慨和平岁月中年轻人才华得以展现,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饮酒作乐,都充满活力。

“借微波写梦,斜阳绘影,高卧枕溪云”描绘了湖光山色中的梦境与现实交融,夕阳映照下的湖面,诗人仿佛在梦中与自然对话,生活闲适而富有诗意。然而,“弹指匆匆桑海,恁西来、鼙鼓动边尘”又引入了战争的元素,暗示世事无常,和平不易。

“剩有蘼芜怨绿,冷画战场春”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哀怜,战场的荒凉与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诗人“我欲登临凭吊,怕楼台、花月总销魂”,流露出对历史遗迹的感怀,却又担心美景也会因战乱而消逝。

最后,“问湖桥细柳,啼烟泣雨,何日解眉颦”以景结情,柳树在风雨中哭泣,诗人期待着战争结束,湖光柳色能重归宁静,人们的心情也能得到舒展。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湖上斋舲图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残酷的反思,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题施庭午茂才杞忧草

半壁江山,问谁救、生灵焚溺。

叹当局,议防议战,总无全策。

徵调可怜财赋尽,流离但觉乾坤仄。

十馀年、格斗未曾休,翻多贼。军糈匮,还侵蚀。

兵士悍,争剽劫。任东南千里,纵横狼猰。

杜牧罪言何处上,贾生热泪从旁滴。

借书生,歌哭叩苍生,天应恻。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高阳台.孙欢伯大令寿,以其先人子和先生义钧所绘吴门清荫禅院延秋雅集图遗卷索题

借酒寻欢,携筇选胜,烟波自结鸥盟。

梵宇尘空,苔痕略扫闲庭。

疏华点染清凉界,悟时禅,鼻观香生。好光阴。

文宴流连,想像承平。

而今莫说南朝寺,叹江山半壁,地棘天荆。

耆旧风流,惟馀劫后丹青。

苏台鹿走无人问,怕伤时、佛泪先零。

任萧萧,万叶梧桐,做尽秋声。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齐天乐.题龙岩临清杀贼图,咸丰甲寅三月初七夜事

蔡州风雪昆仑月,奇功半由昏夜。

闲道衔枚,乘虚破竹,旂鼓真从天下。纵横阵马。

剩百骑穿营,锦帆兴霸。

力洗妖腥,大河奔浪势倾泻。

东南数年格斗,劫灰犹未净,搔首嗟讶。

白骨云屯,黄金土掷,安得江山清暇。公真健者。

使十万么么,望尘惊怕。特将纷纷,战勋谁继也。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高阳台.高次愚上舍索题梅窗读书图,时越中不守,杭城被围

玉碎疏帘,茶温小阁,东风才逗横枝。

雪海无尘,生绡雅称题诗。

香吹纸墨人俱韵,赋游仙、高卧偏宜。但依依。

梦里江南,费尽相思。

吴山越水登临地,叹画中泉石,虏骑纷驰。

粉本倪黄,可怜风景都非。

伤心世界君休问,看烟云、起灭移时。怕迟迟。

春到孤山,鹤瘦难支。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