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登大观亭

万里初秋月,中江第一亭。

堑深规地险,祠古吊忠灵。

云共遥天碧,镫馀隔岸青。

登高发长啸,疑有蛰龙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大观亭登高望月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首句“万里初秋月”,开篇即以“万里”形容秋月之广袤无垠,给人以辽阔深远之感。“初秋”则点明时节,营造出凉爽清新的氛围。整句通过“万里”与“初秋”的结合,勾勒出一幅浩渺宁静的秋夜图景。

接着,“中江第一亭”点出了诗人所处的具体地点——大观亭,位于中江之上,为一观赏美景的绝佳之地。这一句不仅交代了背景,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一独特位置的欣赏之情。

“堑深规地险,祠古吊忠灵”两句,将视线转向大观亭周围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这里的“堑深”描绘了地形的险峻,而“祠古”则指向了历史的痕迹,祠堂内供奉着忠烈之士的灵位,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怀念。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交织,展现了大观亭所在之地的独特魅力。

“云共遥天碧,镫馀隔岸青”则是对夜色中景色的细腻描绘。云与天空的碧蓝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之美;而远处灯火的余晖映照在对岸,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这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夜晚景象。

最后,“登高发长啸,疑有蛰龙听”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豪情与想象。他发出的长啸似乎能穿越时空,引起远方蛰伏之龙的共鸣。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又融入了神话色彩,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气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观亭夜晚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在此时此地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遐想。

收录诗词(180)

李振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武陵舟行口占

扁舟行尽楚江春,更向滩头去问津。

红树青山应识我,重来又是十年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桃源

红树清溪漫问津,渔郎不是太初人。

而今都识桃源路,祇合当时暂避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陬溪晚泊

晚向滩头坐,钟声出翠微。

岩低溪月小,烟重岫云肥。

古树群鸦噪,高天一雁飞。

急流镫影乱,知有钓鱼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辰州道中

千岩万壑势纵横,道指牂牁纪客程。

嶂合偶然穿日影,风飞犹自挟滩声。

芦笙晚市獞人集,铜鼓荒祠犵鸟惊。

毕竟升平无化外,至今空说竹王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