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七日分韵得食苦笋诗

此君凌云材,节叶贯霜雪。

千林富东南,百种自区别。

前后互萌芽,一一调苦舌。猫头效?嵬,竹箭资琐屑。

世方嗜柔腴,我独甘苦节。

幽姿照匕箸,挺特似英杰。

定非淇园栽,要是首阳蘖。

侯门厌珍烹,鼎俎杂葵蕨。

安能知正味,但欲取客悦。

何当荐君槃,茹香资激烈。

欲雪会稽耻,志气在餔歠。

甲卒五千人,犹能霸吴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名为《五月七日分韵得食苦笋诗》。诗中以“此君凌云材”开篇,将苦笋比喻为坚韧不拔的君子,其凌云之材象征着苦笋虽生长于艰难环境,却依然保持其高洁品质。接着诗人描绘了苦笋四季常青,霜雪不侵的特性,强调其生命力之顽强。

“千林富东南,百种自区别”,表明苦笋种类繁多,遍布东南地区,各有特色。诗人进一步通过“前后互萌芽,一一调苦舌”描绘出苦笋生长的景象,同时巧妙地将苦笋的苦味与人的品性联系起来,暗示其虽苦而能激励人心。

接下来,“猫头效?嵬,竹箭资琐屑”两句,以猫头鹰和竹箭为喻,进一步强调苦笋的坚韧与独特。诗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苦笋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世方嗜柔腴,我独甘苦节”则表达了诗人对苦笋独特品质的赞赏,与世俗追求的甜美不同,诗人更欣赏苦笋的苦涩与坚韧。诗人以“幽姿照匕箸,挺特似英杰”赞美苦笋的内在美与外在坚毅,将其比作英杰,形象生动。

最后,“定非淇园栽,要是首阳蘖”两句,通过引用淇园和首阳山的典故,进一步强调苦笋的独特性和珍贵性。淇园是古代著名的竹林,首阳山则是伯夷、叔齐隐居之地,诗人借此表达苦笋虽非出自名园,却具有高尚的品格。

“侯门厌珍烹,鼎俎杂葵蕨”描述了贵族们对珍馐的喜好,而诗人则独爱苦笋的苦涩,认为其更能激发人的精神力量。“安能知正味,但欲取客悦”则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美味的追求,而非迎合他人喜好。

“何当荐君槃,茹香资激烈”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苦笋献给君王,以其香气和激励人心的力量来辅助君王治理国家。最后,“欲雪会稽耻,志气在餔歠”两句,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会稽的耻辱,体现了其远大的志向和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苦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属性,也寓意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国家治理的热切期望。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和胡江州丹阳道中二首(其一)

君才固英奇,志在行天讨。

胡为尚兀兀,疲马踏长道。

论兵当节制,摧敌如振槁。

不数圯上翁,顾笑渭滨老。

凛然击搏手,试用岂不早。

他年梁栋姿,涵养已合抱。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和胡江州丹阳道中二首(其二)

士卒常有馀,食廪苦不足。

妻孥惊笑我,陡换髯鬓绿。

江西鱼稻乡,升平气全复。

以公封侯相,自可飞食肉。

韬略固辐凑,精神常满腹。

去去复何忧,驱除仍覆育。

形式: 古风

伯宇知府给事宠和子贱与仆域字韵诗格力超绝辄复次韵

中原困干戈,衣冠沦异域。

忠臣愤切骨,义士血空滴。

平生忧国心,岂以死生易。

年来返田庐,门巷无辙迹。

老骥万里心,垂耳卧空枥。

素交今几人,十载劳梦役。

宣城拥朱轓,潘子缚禅寂。

屹然障颓波,我亦心匪石。

形式: 古风

和杜得之探梅之什

家山富梅林,开落纷无数。

二年屏荒村,踏遍溪头路。

孤标凛冰雪,幽香袭巾屦。

阳坡照晨曦,永夜泣月露。

端如玉妃谪,清绝欲谁顾。

岁寒偶相逢,政复慰迟暮。

君看桃杏面,争妍竞深注。

何如丛棘中,获此秀杰句。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