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宇知府给事宠和子贱与仆域字韵诗格力超绝辄复次韵

中原困干戈,衣冠沦异域。

忠臣愤切骨,义士血空滴。

平生忧国心,岂以死生易。

年来返田庐,门巷无辙迹。

老骥万里心,垂耳卧空枥。

素交今几人,十载劳梦役。

宣城拥朱轓,潘子缚禅寂。

屹然障颓波,我亦心匪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伯宇知府给事宠和子贱与仆域字韵诗格力超绝辄复次韵》。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忠义之士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中原困干戈,衣冠沦异域”描绘了战乱中的中原大地,衣冠楚楚的士人被迫流离失所,陷入异族统治的困境。接着“忠臣愤切骨,义士血空滴”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忠臣义士在乱世中遭受的痛苦与牺牲的深切同情。

“平生忧国心,岂以死生易”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强调了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年来返田庐,门巷无辙迹”描述了战乱后人们回归平静生活的场景,但门前小径已无人踏过,暗示了社会秩序的破坏与重建的艰难。

“老骥万里心,垂耳卧空枥”运用比喻手法,将历经沧桑的老马比作饱经风霜的志士,即使年老体衰,仍怀有远大抱负,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素交今几人,十载劳梦役”感叹于战乱中友情的稀少,十年间为国事操劳,却难以寻得知己。

最后,“宣城拥朱轓,潘子缚禅寂。屹然障颓波,我亦心匪石”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与支持,同时表明自己虽身处乱世,但心志坚定,不会随波逐流。整首诗情感深沉,格调高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和杜得之探梅之什

家山富梅林,开落纷无数。

二年屏荒村,踏遍溪头路。

孤标凛冰雪,幽香袭巾屦。

阳坡照晨曦,永夜泣月露。

端如玉妃谪,清绝欲谁顾。

岁寒偶相逢,政复慰迟暮。

君看桃杏面,争妍竞深注。

何如丛棘中,获此秀杰句。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寄题馀姚徐宰新作严公堂

子陵古真隐,逸气横九州。

平生江海志,自比巢与由。

鸿飞本冥冥,肯为稻粱谋。

虚屈万乘顾,枉烦物色求。

贻书诮君房,预作腰领忧。

舜江公邑里,公去踰千秋。

青山无古今,大江日东流。

人物浪淘尽,英名至今留。

当年渔钓地,陈迹馀荒丘。

徐侯有佳政,百里安田畴。

作堂名严公,怀贤慕前修。

时来对江山,一尊更献酬。

我岂隐沦欤,三黜今白头。

年来剩得闲,忘机狎群鸥。

结茅牟湖傍,一竿幸可投。

蒻笠青蓑衣,生涯寄扁舟。

严子定不死,吾将从之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稚山运使作斋名藏晖且觅诗久不能成今兹以大农召行有日因成鄙句并以送行

美玉当韫椟,明珠产深渊。

达士贵混俗,大隐常居廛。

皓皓终易污,峣峣难自全。

和光同其尘,老聃有成言。

徐侯如水鉴,胸中定媸妍。

疾恶若仇雠,论事敢直前。

朅来大江西,独揽刺举权。

奸赃尽屏迹,豺狼敢垂涎。

顾欲藏其晖,名室以自镌。

老火正淫恣,旱气方接连。

怅别南浦亭,去去朝日边。

中原正涂炭,生民思息肩。

公归明光奏,输忠倾肺肝。

功成不自居,名与日月悬。

形式: 古风

江西久旱遍祷莫应稚山少卿将赴行朝一夕大雨遐迩沾足因成喜雨诗送行

老火擅炎夏,枯旱气欲然。

伤心早晚禾,注目高下田。

民穷舍耒耜,群起操戈鋋。

小偷何足道,所忧在四边。

夜来沧江雨,朝望水接天。

欢声达四境,渥泽遍大千。

清风亦徐来,扇簟皆可捐。

有怀林壑幽,僧窗思昼眠。

流浪生死海,一往六十年。

何以报主恩,粗了江西缘。

羡子朝上国,扬帆若登仙。

江山亦世情,雨后清且妍。

怅别南浦亭,杯行莫流连。

去去闻好音,一岁定九迁。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