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动.早秋客思

几阵西风,凉气满、林下乍收残暑。

极目江天,蹴雪惊沙,千里迢遥吴楚。

殷勤谢茱萸湾水,为侬好、向秦溪去。

还恐怕、关山重叠,双鱼无据。冉冉年光欲暮。

正思归未得,含情谁语。

待折疏华,寄取一枝,又远隔层城路。

倚楼人听断肠声,惊秋客到伤心处。

江南梦、一曲潇潇暮雨。

形式: 词牌: 花心动

鉴赏

这首《花心动·早秋客思》由清代词人彭孙遹所作,描绘了早秋时节客居异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开篇“几阵西风,凉气满、林下乍收残暑”,以西风起、凉气生、暑气消的景象,渲染出秋季的凉爽与清新,同时也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接下来“极目江天,蹴雪惊沙,千里迢遥吴楚”一句,通过广阔的江天景象,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同时“蹴雪惊沙”则形象地描绘了北方的荒凉景象,与南方的吴楚之地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空间的距离感和情感的孤独感。

“殷勤谢茱萸湾水,为侬好、向秦溪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希望茱萸湾水能传递他的心意,前往秦溪,寄托相思之情。然而,“还恐怕、关山重叠,双鱼无据”一句,又透露出诗人对消息传递的担忧,担心信息无法准确到达,增添了离愁别绪的沉重感。

“冉冉年光欲暮”一句,点明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岁月不待人的无奈。“正思归未得,含情谁语”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归家不得的哀伤和对无人倾诉的孤独感。

“待折疏华,寄取一枝,又远隔层城路”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折取一枝来寄托思念,但现实却因距离的遥远而显得无力。“倚楼人听断肠声,惊秋客到伤心处”则是对自身情感的直接抒发,倚靠高楼,听着令人心碎的声音,感受到秋天的凄凉,更加深了客居他乡的悲凉。

最后,“江南梦、一曲潇潇暮雨”以江南的梦境和潇潇的暮雨,营造出一种既美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综上所述,《花心动·早秋客思》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深刻地表现了游子在早秋时节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面对离愁别绪时的无奈与渴望。

收录诗词(237)

彭孙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 字:骏孙
  • 号:羡门
  • 籍贯:又号金粟山
  • 生卒年:yù)(1631—1700

相关古诗词

二郎神.忆富春旧游

富春七里,水拖蓝、游鳞堪数。

看来往云帆,浅深沙石,渺渺青溪渔浦。

南北峰头登临远,望不尽、斜阳疏树。

怅星子台空,桐君佩冷,旧游何处。羁旅。

又经几度,他乡寒暑。

自芍药花残,樱桃梦醒,肠断锦鞋一赋。

谢客沧洲,潘郎绿鬓。心迹犹然朝暮。

算只有、山中明月江上清风如故。

形式: 词牌: 二郎神

一萼红.咏睡鞋

试缃钩。正薰笼初暖,百和惹氤氲。

同梦相偎,合欢不解,天然无迹无尘。

巧占尽、春宵乐事,间伊家、何处最撩人。

销帐低垂,兰灯斜照,兜上些跟。

好是轻盈娇小,只一弯香浸,半捻红分。

新月勾云,纤荷舒夜,阿谁消受清芬。

莫便道、魂消此际,向玉楼、合处更销魂。

底事东阳憔悴,化却腰身。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一寸金.莲花

水面新妆,小著红绡弄烟雾。

似艳分霞晕,倚栏微笑,娇含檀粉,向人低语。

独立愁无侣。觅旧日、张郎何处。

乍临风、一种轻盈,玉奴初学凌波步。

此夜瑶台,月明香细,翠袖沾清露。

问玲珑秋藕,几时丝尽,鲜妍莲子,为谁心苦。

正隔江欲采,盼佳期、美人迟暮。

诉相思、有恨无情,梦断西洲路。

形式: 词牌: 一寸金

女冠子.咏美人坐禅

香寮静也,片缕沉檀烟透。

五云幢下,五丝褥上,小结跏趺,玉弓清瘦。

见展春衫袖。袖底分明红露,鞋尖一绺。

颤巍巍缃钩双叠,几幅湘波压皱。

似承密印灵山后。问天然姝丽,可是人间有。

妙容谁偶,恰意蕊心灯,孤明时候。巾瓶净无垢。

正好衣纹不动,花阴当昼。

倩罔明弹指,声中唤取,那人知否。

形式: 词牌: 女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