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毗陵

献岁涉重江,仲春安我居。

众物已熙熙,新花生绕庐。

解装慰羁旅,置此琴与书。

稍稍道吾真,幽襟得轩虚。

颇闻兰陵俗,尚有荀卿馀。

文章幸仰止,夙好今欲摅。

膏雨复应候,带经得耕锄。

歌成拟焱氏,赋就期相如。

出处方自尔,名声亦从渠。

无烦畏礨民,屑屑俎豆予。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到毗陵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新环境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开篇“献岁涉重江,仲春安我居”以季节变换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适应与接纳。接着,“众物已熙熙,新花生绕庐”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画面,新生命在周围生长,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解装慰羁旅,置此琴与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通过弹琴读书来抚慰旅途的疲惫,寻求心灵的慰藉。接下来的“稍稍道吾真,幽襟得轩虚”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渴望真实自我展现的心愿,以及在幽静中找到心灵的空旷与自由。

“颇闻兰陵俗,尚有荀卿馀”提到兰陵的风俗习惯,以及对古代学者荀子的敬仰,暗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随后,“文章幸仰止,夙好今欲摅”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施展。

“膏雨复应候,带经得耕锄”描绘了诗人期待适时的雨水,不仅滋润大地,也意味着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如同耕作一般,需要耐心与努力。最后,“歌成拟焱氏,赋就期相如”提到诗人创作的愿望,希望能够像焱氏和司马相如那样,留下传世之作。

整首诗洋溢着对新生活的好奇与期待,对知识与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个人成长与实现的渴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雨后城下

雨馀百川涨,远水浮林梢。

忽怪有帆席,何为出鸟巢。

登临非吾土,虚爽慰南交。

稍见暝烟起,阴虫啼草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下汴

畏途心多惊,强寝终不安。

虽是仗忠信,犹有行路难。

古今恶随波,今乃知所患。

胡为出溷浊,幽兴悠然宽。

形式: 古风

望九华山

九华非人境,闻誉不相识。

南浮大江波,始见苍翠色。

是时雨初霁,积霭尚融液。

九峰若惊龙,并跃云外碧。

森然耸牙角,未谓真是石。

问名审其实,欢喜惬所适。

恢奇一何甚,远想始开辟。

造化竞淫巧,斧斤恣彫刻。

不然何其功,不与嵩华敌。

我行宇宙间,若此曾未觌。

中国名山川,几何亢斯迹。

徘徊不能去,尘土愧行役。

平生乐间旷,时俗况迫阨。

谁为隐君子,携手宅岩隙。

形式: 古风

陈郎中竹园

苍竿十馀亩,岁晚色更好。

诘曲逗远村,深沈象晴岛。

鸣禽自相应,风叶不待扫。

何事主人心,白头三署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