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老庵之壁云:「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西蜀和仲,闻而次其韵三首。东老,沈氏之老自谓也,湖人因以名之。其子偕作诗,有可观者(其一)

凄凉雨露三年后,仿佛尘埃数字馀。

至用榴皮缘底事,中书君岂不中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翻译

三年后的凄凉雨露,只剩下微不足道的尘埃般痕迹。
为何要用榴皮来装饰,难道你中书君不是真正的中书?

注释

凄凉:悲凉、冷清。
雨露:比喻恩泽或遭遇。
三年后:经过了很长时间。
尘埃:微小的尘土,这里比喻遗留的痕迹。
数字馀:极少数,微不足道。
至用:为何使用。
榴皮:石榴皮,可能指代某种装饰物。
缘底事:因为什么原因。
中书:担任中书的职责。
岂:难道。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乐于淡泊的生活态度。开篇“凄凉雨露三年后,仿佛尘埃数字馀”两句,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表达,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待遇之物持有淡然之心的态度。接下来的“至用榴皮缘底事,中书君岂不中书”则展示了诗人在饮酒之际,以石榴皮作为书写工具,在墙壁上留下诗句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艺术的即兴表达。

全诗通过对比富与贫、忧与乐,表明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两句,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察,也是对个人精神追求的一种宣言。诗人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心灵的满足和生活的自得其乐。

"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两句,则进一步展示了作者的豪放与豁达。他用好客的态度对待朋友,用黄金换取书籍的行为,彰显出他重视文化和精神财富的价值观念。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先生的人生哲学,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其一)

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其二)

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

直将眼力为疆界,何啻人间万户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其三)

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

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润州甘露寺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