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荣恩卷

教子祈忠国,匡扶愿显亲。

元非博富贵,终见荷丝纶。

乌帽新笼发,霞绡稳称身。

焚香开玉轴,举目是枫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此诗《写荣恩卷》由明代诗人夏良胜所作,通过描绘教子以忠孝之道,期望其能为国效力,同时表达出对家族荣耀的追求与期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深邃的哲思。

首句“教子祈忠国,匡扶愿显亲”,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教育子女时,不仅注重其个人品德的培养,更希望他们能够忠诚于国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时也寄托了对家族荣耀的渴望。这两句既体现了对子女的深切期望,也反映了诗人对家族传承与国家兴盛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接着,“元非博富贵,终见荷丝纶”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追求物质上的富足与权力,而是要培养出能够承担重任、为国家效力的人才。这里“荷丝纶”借指担任重要官职,形象地表达了对子女能够有所作为、为国效力的期许。

“乌帽新笼发,霞绡稳称身”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乌帽”和“霞绡”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或其子女)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外在形象焕然一新的景象。这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家族荣耀的象征性展现。

最后,“焚香开玉轴,举目是枫宸”两句,以“焚香”这一传统仪式,象征着对知识的尊重与对未来的虔诚祈愿。而“玉轴”则寓意着珍贵的书籍或文卷,暗示着知识的力量与传承的重要性。“举目是枫宸”,则以“枫宸”比喻皇宫,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权力中心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及其子女对国家的热爱与献身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子女教育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家族荣耀与国家兴盛之间紧密联系的深刻认识。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既有对子女成长的期待,也有对家族传承与国家责任的思考,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家国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292)

夏良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郊行陪祀十首(其一)

乍出寒郊外,分明似坝桥。

合冰连断野,孤树入层霄。

瘦马还堪策,饥乌信可招。

一程兼百里,行尽不知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郊行陪祀十首(其二)

地旷心逾远,天寒气更清。

识时曾似雁,解语不闻莺。

公瑾元非酒,羊斟却怨羹。

宦情羁思并,怅怅此郊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郊行陪祀十首(其三)

厚颜思肉食,何意数干支。

葭管愁添线,昆明待凿池。

奔波三日路,滋味几人知。

收得闾阎事,琅玕向我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郊行陪祀十首(其四)

独有乾坤意,墙头欲放花。

先几催草木,候气蛰龙蛇。

塞上翁难识,垆边酒易赊。

更无人肯问,温饱是谁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