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六律铿锵间宫徵,伶伦写入梧桐尾。
七条瘦玉叩寒星,万派流泉哭纤指。
空山雨脚随云起,古木灯青啸山鬼。
田文堕泪曲未终,子规啼血哀猿死。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时期的一位无名氏所作,标题为《听琴》。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聆听古琴之声时的深切情感和丰富联想。
"六律铿锵间宫徵,伶伦写入梧桐尾。" 这两句描绘了琴声如同古代六律中的清新音阶,在空旷的宫殿中回响,每一个音符都似乎在梧桐叶尖上舞动。"伶伦"一词,出自《诗经》,意指乐章的结构,这里用来形容琴声的和谐与美妙。
"七条瘦玉叩寒星,万派流泉哭纤指。" "七条瘦玉"比喻琴弦,"叩寒星"则是说琴声清脆,如同敲击夜空中的星辰。"万派流泉"形容水的流动,这里象征着音乐的连贯与多样性,而"哭纤指"则传达了琴师在演奏时的情感投入,仿佛每一根弦都在诉说着什么。
"空山雨脚随云起,古木灯青啸山鬼。" 这两句营造了一种超自然的氛围,空山之中,雨水如同脚步声响起,与云朵一起升腾。"古木灯青"描绘了古树上挂着的青苔,而"啸山鬼"则让人联想到古树间可能居住着山中的神灵,这些都在琴声中得以幻想。
"田文堕泪曲未终,子规啼血哀猿死。" "田文"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而"堕泪"则表达了他的悲伤。在这里,他的悲伤如同琴曲中断裂的音符,而"子规啼血哀猿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似乎在哀悼着某种失落或消逝的事物。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琴声的描绘和联想,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以及他对于音乐、自然和生命的独特感悟。
不详
绵绢,割两耳,只有面。
此响非俗响,心知是灵仙。
不曾离耳里,高下如秋蝉。
入夜声则厉,在昼声则微。
神灵斥众恶,与我作风威。
妙响无住时,昼夜常轮回。
那是偶然事,上界特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