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愁五章(其四)

秋叶散玉英,近远光如撒。

六龙未可悬,二气胡相轧。

回首望熙阳,所遇无停辖。

谁飞叔季澜,尽从鸿荒滑。

安得补天人,五色空中刷。

稍回霜露严,遂转乾坤杀。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创作的《释愁五章》中的第四章,以秋叶起兴,抒发了对世事无常、人生愁苦的感慨。

首句“秋叶散玉英,近远光如撒”,描绘了秋天落叶纷飞的景象,如同散落的玉珠,光线在远处和近处闪烁,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六龙未可悬,二气胡相轧”两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六龙日行和阴阳二气相交的概念,表达了时间流逝、自然规律不可违抗的主题。这里“六龙”象征着太阳运行,而“二气”则代表了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极,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回首望熙阳,所遇无停辖”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回头望向温暖的阳光,但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没有一刻可以停留。接下来,“谁飞叔季澜,尽从鸿荒滑”则通过历史的变迁和宇宙的起源(鸿荒),表达了对人类文明发展和宇宙奥秘的深思,暗示了人生的渺小与宇宙的广阔。

最后,“安得补天人,五色空中刷”一句,借用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改变现状、重绘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稍回霜露严,遂转乾坤杀”则预示着季节的更迭,霜露的降临预示着严冬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终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宇宙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释愁五章(其五)

秋夜自漫漫,秋魂转萧索。

虚室抱青灯,衾影洵堪惜。

我观旦昼为,此际皆陈迹。

方知亥子门,即是古今隙。

安得存存人,损外归中益。

未烦愁户扃,但使玄关辟。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陌]韵

九日晓对

独坐看秋秋可同,秋心或在有无中。

前山聚霭光如抹,远树流烟色似通。

但许孤峰迎露白,安知万叶染霜红。

南州炎德时相假,萧瑟何须畏晓空。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

是午同德阳殿下张腾夫宫詹治登高之酌

未得黄花醉晚秋,应同素友觅高丘。

白云就我摇轻爽,沧海涵天动远愁。

自古登临增感慨,祇今行止漫夷犹。

且将涯角千年绪,付与樽前日夜浮。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初冬十二至防水见黄花喜吟

黄花正可对幽人,卜筑从兹遂有邻。

已诏寒山同气色,孤宜水竹共精神。

秋回弥见风霜远,客至翻惊物候新。

寂寂陶潜藏此意,东篱千载未生尘。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