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听吴歌

静眠蓬底听吴歌,忆著农家事几何。

计亩分秧时雨足,涤场砻米晚凉多。

牛羊各队趋荒野,鸡鹜成群啄滞禾。

虽在虞廷闻九奏,耳根宿习未消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舟中所见的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忙时节的繁忙景象与宁静之美。

首句“静眠蓬底听吴歌”,诗人以“静眠”二字,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仿佛他正躺在船篷下,静静地聆听来自江南水乡的歌声。这歌声或许简单质朴,却充满了生活的韵味,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和谐。

接着,“忆著农家事几何”,诗人由歌声引发了对农耕生活的回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感慨。这种情感的流露,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柔软与深情。

“计亩分秧时雨足,涤场砻米晚凉多”,这两句描绘了农忙时节的场景。春雨充沛,正是播种的好时机,农民们忙碌地在田间劳作,精心计算每一块土地的面积,细心地将秧苗分种。而到了秋收季节,稻谷成熟,农民们又忙碌于稻场上,将稻谷脱粒,晚间的凉风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牛羊各队趋荒野,鸡鹜成群啄滞禾”,这两句则展现了乡村傍晚的宁静与和谐。牛羊成群结队地走向野外,享受着自由的时光;鸡鸭则在田间啄食剩余的谷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虽在虞廷闻九奏,耳根宿习未消磨”,诗人身处繁华的朝廷之中,却依然能听到内心深处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呼唤。这里的“九奏”可能象征着宫廷的繁杂与喧嚣,而“耳根宿习未消磨”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即使身在繁华,心中仍保留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反思。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怀养素王用宾.内子云养素生日乃十月廿五也遂用前韵作二律俟到家持酒补之(其一)

惜春花吐小春馀,海上风光最可书。

度曲韦娘青玉案,吹箫子晋綵云车。

时称隐操谁能识,天与遐龄不待需。

凤嘴作胶鸾可续,明年看弄掌中珠。

形式: 七言律诗

怀养素王用宾(其二)

阿妹归来称寿馀,诸甥又捡绂麟书。

关西雀鳣推前辈,渭上态罴载后车。

北海酒尊能自献,南山诗句不劳需。

花前燕坐看花甲,百转千回一贯珠。

形式: 七言律诗

送佥宪杨惟高同年兼简陈邦贵

万山穷处见同年,不啻生平骨月缘。

休讶形容俱老大,且凭诗酒漫流连。

墨华晴洒周台雨,剑影徐销庾岭烟。

为问广西陈仲举,如何书札竟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喜林沂字居鲁金华推官赴京待宪

半晴半雨半清和,绣柱青帘忽我过。

渺渺乾坤身作客,茫茫今古口悬河。

张翰门外飞花净,范老祠前芳草多。

自信惠文冠是铁,此生宁肯负恩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