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晦庵先生定王台韵

前王千载后,奕代几人来。

汉事一抔土,湘祠数仞台。

山容青拱揖,树影绿周回。

客有登临者,犹存陟屺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从前的君王历经千年,后续又有多少代人出现。
汉朝的遗迹只剩下一抔黄土,湘妃祠堂却依然高耸如几仞之台。
山势仿佛向人们深深鞠躬,绿树环绕其周遭。
若有游子登高望远,仍能感受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前王:过去的君王。
千载:千年。
奕代:多代。
汉事:汉朝的事迹。
抔土:一捧土,象征遗迹。
湘祠:湘妃祠堂。
数仞台:很高的台子。
山容:山的形态。
拱揖:像人鞠躬一样。
树影:树的倒影。
绿周回:绿色环绕。
客有:有游客。
登临:登山游览。
陟屺:登高望远,屺指孤山。
哀:哀思。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历史的沧桑与自然景观交融的画面。开篇“前王千载后,奕代几人来”两句,表达了对过往王朝兴替历史长河中人物变迁的沉思。"汉事一抔土,湘祠数仞台"则是说到历史遗迹仅剩泥土,而古代祭祀之地也只剩下几座台阶。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时间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

接着,“山容青拱揖,树影绿周回”一段,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山色苍翠如同古人的礼仪之手(拱揖)相似,树木投下浓密的绿荫,环绕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刻画,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

最后,“客有登临者,犹存陟屺哀”表达了诗人作为旅途中的行者,对于那些仍可见到的遗迹仍怀有一丝哀伤之情。"陟屺"一词在此处用来形容古代祭祀的土丘,这种哀伤之情正是对过往文明的缅怀和敬畏。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历史与自然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历史变迁以及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和萧石城袖示壬午李漕革夫劝驾诗

阅三十载墨犹新,公是当时第一人。

马革伏波惭立柱,羊裘严濑老垂纶。

观宾可以观其主,在子胜如在乃身。

多少汗颜君袖手,凭谁举酒问穹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萧应父赠黄子芸韵

久负诗坛第一评,肯教栖凤久榛荆。

西堂有梦堪追谢,北海何书可荐衡。

匹马归来嗟我俗,孤鸿吟对羡君清。

霜前蟹嫩新篘美,为问江头潮已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傅山父喜雨韵(其二)

柔金老火苦相鏖,千里骎骎地不毛。

忽遂所祈欣欲舞,举蒙其利润于膏。

昭苏田畯禾千顷,饱满舟人水一篙。

我老发挥无好句,须拈健笔付诗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和傅山父喜雨韵(其一)

骄阳赫赫正当空,化作甘霖覆手中。

洗涤四郊无点翳,作兴群槁有新功。

惟方寸地能精格,信咫尺天随感通。

毋以喜书安仅足,更行好事答高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