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萧应父赠黄子芸韵

久负诗坛第一评,肯教栖凤久榛荆。

西堂有梦堪追谢,北海何书可荐衡。

匹马归来嗟我俗,孤鸿吟对羡君清。

霜前蟹嫩新篘美,为问江头潮已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长久以来被誉为诗坛的第一位评论家,你愿意让凤凰长久地栖息在丛棘之中。
在西堂的梦中可以追寻谢灵运的足迹,北海有什么样的书能与你的才学相提并论呢?
独自一人归来,感叹我的世俗,只能独自对着孤鸿吟咏,羡慕你的清高。
秋霜之前的新鲜螃蟹肉质鲜美,我想问问江边的潮水是否已经涨起。

注释

久负:长久以来享有盛誉。
栖凤:比喻杰出的人物。
榛荆:比喻困厄或低微的环境。
西堂:古代学者读书的地方,这里指谢灵运。
北海:借指远方,表示尊贵的书籍。
荐衡:推荐给衡,衡指衡山,古人以衡山喻才子。
匹马:独自一人。
嗟:感叹。
俗:世俗的眼光。
孤鸿:孤独的鸿雁,常用来象征高洁。
清:清高。
蟹嫩:螃蟹肉质鲜嫩。
篘:过滤酒液的器具,这里指美酒。
江头:江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和萧应父赠黄子芸韵》。从内容来看,诗人在自谦其诗歌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尊敬和向往之情。

"久负诗坛第一评,肯教栖凤久榛荆。"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诗歌才华有着很高的评价,并且愿意接受他人的指导与批评,以期进步。"栖凤"和"榛荆"都是比喻高洁和坚韧不拔,显示了诗人追求卓越的精神态度。

"西堂有梦堪追谢,北海何书可荐衡。"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尊重与仰慕之情,愿意追随学习对方的才华和学问。

"匹马归来嗟我俗,孤鸿吟对羡君清。" 诗人回忆自己归来的情景,对比之下感到自己的世俗而友人的高洁,如同秋天的孤独大雁在空中飞翔,发出凄凉的叫声。

"霜前蟹嫩新篘美,为问江头潮已生。" 最后两句诗则描绘了一幅秋景图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在询问是否已经迎来了新的季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我才华与他人学问的比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和傅山父喜雨韵(其二)

柔金老火苦相鏖,千里骎骎地不毛。

忽遂所祈欣欲舞,举蒙其利润于膏。

昭苏田畯禾千顷,饱满舟人水一篙。

我老发挥无好句,须拈健笔付诗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和傅山父喜雨韵(其一)

骄阳赫赫正当空,化作甘霖覆手中。

洗涤四郊无点翳,作兴群槁有新功。

惟方寸地能精格,信咫尺天随感通。

毋以喜书安仅足,更行好事答高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疏轩琵琶亭韵

高亭俯瞰蓼蘋洲,人老香山月自秋。

过耳好音堪一笑,伤心往事只轻沤。

休嗟塞上明妃调,且送江头过客舟。

壮士肯为儿女泪,柔肠一任恼苏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幕府税巽父吊陈任二谏议韵

出门三十里平原,仰止高山礼甚专。

烈日秋霜千祀后,寒烟荒草两茔前。

一瞻文献生何晚,三叹奸邪死不先。

臣也不忠宜共戒,烝尝何惜更加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