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谁将弦管奉君王,明月楼中夜未央。
出塞声高调不得,由来此曲断人肠。
这首《昭君词(其十)》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君出塞的悲壮与哀愁。诗中以“谁将弦管奉君王,明月楼中夜未央”开篇,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在月光下,有人轻抚琴弦,为远方的君王奏响一曲离别之音,夜深未尽,情感绵延不绝。
接着,“出塞声高调不得,由来此曲断人肠”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昭君出塞。昭君的歌声虽高亢,却难以传达心中的悲痛与不舍,这正是“此曲断人肠”的深刻寓意。昭君作为汉朝公主,被迫远嫁匈奴,这一历史事件充满了政治考量和个人牺牲,诗中通过音乐的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对历史悲剧的感慨。
整体而言,《昭君词(其十)》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通过音乐与情感的交织,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不详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凤钗鸾镜久生尘,三月胡天不识春。
寄语女郎须爱惜,从来脂粉误人身。
见说苍梧杳霭间,风波帝子几时还。
胡沙恨是无湘竹,泪洒千行不作斑。
八月天山雨雪重,梦中犹记采芙蓉。
当时水殿争凉处,同伴如今可忆侬。
夜夜秋风帐外惊,黄河东去带悲声。
无情只有西流水,下陇何因诉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