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显观

素衣丹壑寄生涯,相近衡茅共几家。

卧听松音临水石,坐看山色老烟霞。

林中有鹤窥来客,岩畔无人见落花。

但把琴书消白昼,不须炉里炼丹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灵显观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之美。诗人吕岩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画卷。

首联“素衣丹壑寄生涯,相近衡茅共几家”,开篇即点明了隐士的身份和生活环境。穿着朴素的衣物,隐居于色彩斑斓的山谷之中,与周围的几户人家为邻,生活简单而宁静。这里不仅展现了隐士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颔联“卧听松音临水石,坐看山色老烟霞”,进一步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场景。他躺在床上,倾听松树随风摇曳的声音,仿佛与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都产生了共鸣;坐在水边,观赏着山色与云雾交织的美景,时间似乎在这里变得缓慢,让人心境宁静。这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氛围。

颈联“林中有鹤窥来客,岩畔无人见落花”,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细腻的自然细节。林间偶尔有鹤飞过,好奇地观察着来访的客人,这一幕既神秘又充满诗意;而在岩石旁,落花无声地飘落,却无人欣赏。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静谧与隐士生活的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

尾联“但把琴书消白昼,不须炉里炼丹砂”,收束全诗,点明了隐士的生活方式。他以弹琴读书来度过白天的时光,享受精神上的愉悦,而不是追求长生不老的丹砂炼制。这不仅是对传统修仙观念的反叛,也是对真正意义上的“长寿”——心灵的宁静与满足——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追求。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吕剑留泉

五百年前此地来,碧桃移向石坛栽。

三春绿柳千条缕,万线清泉一剑开。

红日照残新殿阁,白云堆破旧楼台。

昔年踪迹今何在?尚有馀霞点翠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印山亭即事

谁道凭虚不可楼,波心一点注中流。

鱼游过影知空相,人到惊云动远眸。

隔断红尘飞不到,回旋青气望来收。

江天寂寞难穷目,烟火渔灯乱客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集虚观留题

青蛇炼影月徘徊,夜静云间尚未来。

应是有人新换骨,暂留踪迹到天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题昌元驿

东西南北留踪迹,纵意风狂到处觅。

朝朝暮暮去寻人,及至人寻还不识。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