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

松阴竹影当行窝,日日扶筇一再过。

与世无求干牍少,对人可语笑谈多。

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岁晚只愁年谷尽,杞其毋棘菊毋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松树的阴影和竹子的倒影映照着我的小窝,每天我都拄着竹杖走过这里两次。
我对世间无所求,公务不多,与人交谈时常常面带微笑,话题丰富。
我把一夔和一契这样的贤才托付给你们,对于我选择的山水之地,你们怎么看呢?
到了年终,我只担心粮食不够,但愿不会有荆棘丛生,菊花和莎草也不要侵扰我心。

注释

松阴:松树的阴影。
竹影:竹子的倒影。
行窝:小窝。
筇:竹杖。
干牍:公务。
笑谈:交谈,闲聊。
一夔一契:比喻贤才。
公等:你们。
某水某丘:我选择的山水之地。
年谷尽:粮食不够。
杞其毋棘:但愿没有荆棘。
菊毋莎:菊花不要侵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竹下》。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隐居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的诗歌。

"松阴竹影当行窝,日日扶筇一再过。"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松荫竹影之中散步的情景,扶着竹杆重复游走,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亲近、生活淡泊的态度。

"与世无求干牍少,对人可语笑谈多。" 这两句则透露了诗人的心境,他与尘世没有过多的牵挂,但却乐于与人交往,笑谈风生。

"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这里“夔”和“契”都是古代的量词,诗人通过这些量词来比喻自己对待世界的态度,是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绊的生活状态。

"岁晚只愁年谷尽,杞其毋棘菊毋莎。"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岁月流逝之际,只担忧虑的是岁月匆匆,而非世事纷扰,同时也用“杞”、“毋”、“棘”、“莎”等字眼来形容自己对待岁月的态度,既有感慨,也有豁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以及他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淡然心境。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约刘良叔观苔梅(其四)

白玉为堂月一栏,何如茅屋雪中看。

笑堪索否便堪醉,盟可寻欤不可寒。

枝北春风惊婉娩,江南烟雨几悲酸。

清香吹落骚人手,墨妙笔精并二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约刘良叔观苔梅(其五)

水曹为骨逋为髓,风雪灞桥谁共看。

千里梦回归路远,一枝春占暮江寒。

飞飞两片犹堪醉,点点晴香亦带酸。

双玉瓶乾情正洽,与君落笔不辞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约刘良叔观苔梅(其一)

雪侵横驿苔枝古,莫作江南一样看。

酝藉春情何逊老,棱层诗骨孟郊寒。

也知馀子十分俗,雅有书生半点酸。

政恐刘郎识桃耳,相从冷澹亦良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约刘良叔观苔梅(其三)

自洗铜壶倚碧栏,丁宁莫遣俗人看。

春柔转觉沈郎瘦,雨重那知范叔寒。

东阁酒深诗兴浩,南枝月冷角声酸。

孤山逋老曾题品,到得吾曹著语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