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雀劳利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对比苍鹰与雀劳利(一种鸟类)的行为,寓含了深刻的寓意。
“苍鹰飞飞雀劳利”,开篇以苍鹰翱翔于天际,象征着强者或高位者的形象;而“雀劳利”则代表了弱小或处于低位的个体。接下来的两句“高者逢之下得计”,描绘了强者在面对弱者时,往往能够轻易地制定策略并取得优势。这里隐喻了社会中权力与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强者对弱者的控制与利用。
整体而言,《雀劳利歌》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尤其是权力与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强者对弱者的压迫。陈恭尹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体现了其作为诗人对于社会正义的追求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