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牙如剑树目如灯,电烁妖魔法不生。
千圣出头难插足,普庵也道我无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威猛而又神秘的人物形象。"牙如剑树"象征其锐利刚强,犹如剑林丛立,"目如灯"则形容眼神明亮,仿佛具有洞察一切的智慧之光。"电烁妖魔法不生"运用比喻,意指此人的力量强大,连邪恶的妖法也无法侵扰。"千圣出头难插足"表达了对这位人物的敬仰,即使众多圣贤在旁也无法与之相比,他的地位超然。最后,普庵和尚也承认自己在他面前显得无能,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的非凡形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刻画了一位金刚密迹般的高僧形象,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修行境界和震慑人心的力量。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因缘本自虚,六道浑如醉。
一翳满空花,便落思量句。
世界元无实,空劫那安石。
空由迷妄生,大智安无识。
有为皆幻梦,无为常不动。
可惜这圆光,把与髑髅弄。
刹刹波摇影,那个明心镜。
大海一浮沤,沤破方消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