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贞士奇

四朝元老雁行齐,帝眷优隆顾独西。

玉体无虞王在赵,珠崖永弃国为黎。

包容相意称师德,笃慎乡评愧日磾。

休暇亦多般饮会,民间疾苦是诗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此诗《杨文贞士奇》由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通过对杨文贞士奇的描绘,展现了其作为“四朝元老”的崇高地位与深沉的家国情怀。

首联“四朝元老雁行齐,帝眷优隆顾独西”,以“雁行齐”形象地描绘了杨文贞士奇在四朝任职,地位显赫,同时“帝眷优隆”则点明了皇帝对其的深厚恩宠与重视。然而,“顾独西”一词又透露出一丝孤独与无奈,暗示了其在权力更迭中的微妙处境。

颔联“玉体无虞王在赵,珠崖永弃国为黎”,通过对比手法,将杨文贞士奇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他确保了君王的安全(“玉体无虞”),另一方面,却甘愿放弃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国家(“珠崖永弃”),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令人敬佩。

颈联“包容相意称师德,笃慎乡评愧日磾”,进一步赞扬了杨文贞士奇的高尚品德与谨慎行事的态度。他不仅能够包容他人,展现出师长般的宽宏大度,而且在乡间评价中也表现出了极高的道德水准,相比之下,自己则感到有所不及,表达了对杨文贞士奇的尊敬与自省。

尾联“休暇亦多般饮会,民间疾苦是诗题”,揭示了杨文贞士奇在闲暇之余,不仅享受生活,还关注民生疾苦,将其作为诗歌创作的主题。这不仅体现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也表明了他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杨文贞士奇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多重身份与高尚品质,以及他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敬意的作品。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杨文定溥

二相东西并一时,逡巡南郡廿年迟。

宫中对泣才苏轼,狱底穷经注赵歧。

珰祸将萌无独断,阁权在握或旁移。

寿星幸遇宽仁主,记侍东宫赞释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庄平伯吴中

三陵营治长景献,次及两宫又三殿。

役夫苦役荷校逃,心计口画手布算。

官物献媚输中官,中官甲第青云端。

帝登云台惨不悦,多是民膏与民血。

怜念旧劳落一秩,乾没如山号金穴。

珠围翠绕何纷纶,居然三十六宫春。

各具衣带随所服,竹枝蘸地羊推轮。

严惮其妻老弥悍,风雪天寒背浃汗。

命取吴中诰敕来,高声诵之声如雷。

代草翰林故解事,终篇乃无一廉字。

群婢窃笑斗屏间,司空见惯如等闲。

形式: 古风

石宪史璞

娶妇三日归母家,黄鹤一去天之涯。

妇翁讼婿婿诬服,眼前酷吏酷刑酷。

宪使平反如有神,神来入梦梦不真。

大书一麦字,两人夹一人。

比明械囚趣东市,伐鼓鸣锣手旁指。

窥门屏间一童子,捕诘其师乃道士。

道士匿妇槁麦中,拨云见日青天红。

古人断狱断以意,后人断狱断以例。

例所应死民莫悲,咎繇复生无能为。

形式: 古风

兴济侯杨善

毳幕琵琶侑酒声,捐赀奉使竟功成。

绐书何以倾童朴,受谮宁须怨石亨。

供奉外园多善果,夤缘中贵亦恒情。

滑稽大有庄严处,流涕朝房贺不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