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诗(其八)

汉末桓帝时,郎有马子侯。

自谓识音律,请客鸣笙竽。

为作陌上桑,反言凤将雏。

左右伪称善,亦复自摇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汉末桓帝时期一个自诩精通音律的郎官马子侯,他请来客人吹奏笙竽,自己则作陌上桑(一种古代乐器)。他反过来说这是凤鸟将要出现的征兆。左右的人都假意赞美他好,但马子侯却摇头表示怀疑。

通过这首诗,作者似乎在讽刺当时一些自视甚高、喜欢沽名钓誉之人的虚伪行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种风气,即人们往往对那些自称有才能的人阿谀奉承,而真正的才华却不被认可。诗中运用了古代吉祥的象征如凤鸟,但又通过马子侯的摇头表现出一种质疑和讽刺的态度,表明作者对于这种风气持有批判的眼光。

应璩作为魏晋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哲理,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同时也体现了个人情感和思考。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小事件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刻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思想。

收录诗词(36)

应璩(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百一诗(其九)

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

州闾与郡县,希疏如马齿。

生不相识面,何缘别义理。

十室称忠信,观过必党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百一诗(其十)

十室称忠信,观过必党里。

形式:

百一诗(其十)

平生居□郭,宁丁忧贫贱。

出门见富贵,□□□□□。

灶下炊牛矢,甑中装豆饭。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百一诗(其十一)

野田何纷纷,城郭何落落。

埋葬嫁娶家,皆是商旅客。

丧侧食不饱,酒肉纷狼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