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仲咸诗六首(其二)和回喻令诗集

风雅荒凉信可悲,家声留得尽玄微。

且欣丹穴一毛在,莫道沅江九肋稀。

思苦也知关国政,官卑应为泄天机。

他时迁客归朝去,拟觅琼瑶满袖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风雅的衰落实在令人悲叹,家族的名声只剩下深奥难测的部分。
暂且欣喜凤凰巢中的一根羽毛还在,别再说沅江边凤骨九根是多么罕见。
深知忧虑国家大事的辛酸,官职虽小也可能泄露天机。
将来被贬谪的人回归朝廷,希望能带着满袖的美玉归来。

注释

风雅:指高尚的文学或艺术。
荒凉:衰败、冷清。
信:确实、实在。
悲:悲伤、哀叹。
家声:家族的声誉和传统。
玄微:深奥微妙,难以捉摸。
丹穴:古代传说中的凤凰居住的地方,象征高贵。
一毛:比喻微小的事物或个体。
沅江:地名,与凤凰有关联。
九肋:古代传说凤凰有九根肋骨,象征稀有和尊贵。
思苦:深深的忧虑和痛苦。
关国政:关系到国家的大事。
官卑:官职低微。
泄天机:泄露秘密或天意。
迁客:被贬谪的人。
归朝:回归朝廷。
琼瑶:美玉,比喻珍贵的东西。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禹偁的作品,体现了他个人的情感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诗中充满了深沉的忧虑和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风雅荒凉信可悲”一句,以“风雅”指代高贵典雅的事物,如古代的正统之音已经变得荒凉,表达了一种文化沦丧的哀愁。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文化状况的一种感慨。

“家声留得尽玄微”则是说诗人的家族或门第声誉虽然依旧,但已变得微妙难辨,几乎无从寻觅。这里的“家声”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家族荣耀或者文学成就,而“玄微”则表达了一种难以触及的复杂情感。

接着,“且欣丹穴一毛在,莫道沅江九肋稀”两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根基尚存的一丝欣慰。这里的“丹穴”、“沅江”都是实指古代名胜,而“一毛在”则是说即便只剩下一点点遗迹,也足以让人感到安慰。“九肋稀”形容的是历史遗留下的痕迹已经变得稀疏,暗示了诗人的哀愁。

“思苦也知关国政,官卑应为泄天机”两句则是说诗人深思熟虑,也知道国家的根本大计,以及自己的职位低微,应当致力于透露天道。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于政治和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和改变现状。

最后,“他时迁客归朝去,拟觅琼瑶满袖归”则描绘了一种美好的愿景:未来有一天,作为流离失所的旅人,诗人将回到朝廷,并且能够搜集到像琼瑶这样的珍贵之物满载而归。这不仅是对个人学问和才华的一种展望,也是对于国家文化复兴的一种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情感与思考的交织,既有对传统文化衰微的哀愁,也有对个人才能和国家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和仲咸诗六首(其三)和自咏

玉经炎火竹经霜,却把刚肠变酒肠。

庾信悲哀休作赋,接舆歌曲且佯狂。

更谙丧乱灾为福,蕴蓄才华有若亡。

孤宦由来宜晚达,祝君霄汉路歧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仲咸诗六首(其五)和题鸣马庙

何人祠庙立空山,四皓精灵合往还。

疋马不辞峰更险,冥鸿应为世多艰。

云生碧殿萦鸱尾,风触金铺动兽环。

欲识姓名无问处,空闻灵异庇商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仲咸诗六首(其四)和与卢氏宋少府话旧游

旧游前政一追寻,宦路迁移敌古今。

黄绶位卑曾叹命,青宫官冷不妨吟。

烟岚不改当窗色,桃李应垂满砌阴。

好寄新诗题旧壁,为言梅福珥朝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仲咸除知郡后雨中戏作见赠

明代何人为荐雄,专城犹与众人同。

徒闻清政如黄霸,尚借绯衫似白公。

我有金章知是忝,君无银榼信为穷。

不须厌见随车雨,岁晚当期五谷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