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谁移古寺到波心,往哲遗踪竟至今。
珠号摩尼从佛得,江浮明月正东吟。
一丘偃盖情何远,半壁河山泽尚深。
四百馀年存俎豆,清风犹自满双林。
这首诗描绘了对海珠寺及其内李忠简公祠的拜谒之情,充满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敬仰。首联“谁移古寺到波心,往哲遗踪竟至今”以设问开篇,表达了对古寺被移至波心的惊奇与赞叹,同时暗含着对古人智慧与历史传承的敬畏。颔联“珠号摩尼从佛得,江浮明月正东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珠子比作摩尼,象征着佛教的光辉;而“江浮明月”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仿佛明月在江面轻吟,引人遐想。
颈联“一丘偃盖情何远,半壁河山泽尚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通过“一丘偃盖”与“半壁河山”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历史人物的深远影响。尾联“四百馀年存俎豆,清风犹自满双林”则点明了时间的跨度与文化的传承,即使历经四百余年,古人的精神与文化依然在后人心中流传,如同清风拂过双林,带来无尽的清凉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珠寺及其内李忠简公祠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景仰之情,更蕴含了对传统文化与历史人物精神的深刻思考与赞美。
不详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百年能立即千春,不朽天南代有人。
痛哭书生曾伏阙,出师丞相亦纶巾。
遗篇在卷难为和,往事伤心莫可陈。
文献比来凋落尽,馀光今幸借西邻。
新秋岭外好回车,水湛长江落木初。
已啖离支三百颗,钓竿须鲙四腮鱼。
二毛一变作霜巅,不听吴歌四十年。
君到山塘秋已半,千人石上月依然。
久客将归日,新秋暂泊船。
别离良不易,须鬓各苍然。
乡酒鲈登市,边风雁在天。
家庭多乐事,莫忘尺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