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寺谒李忠简公祠追次先府君韵二首(其二)

百年能立即千春,不朽天南代有人。

痛哭书生曾伏阙,出师丞相亦纶巾。

遗篇在卷难为和,往事伤心莫可陈。

文献比来凋落尽,馀光今幸借西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表达对李忠简公的缅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敬仰与感慨。

首句“百年能立即千春,不朽天南代有人”,以夸张的手法赞美李忠简公的卓越成就,即使在百年的时光里也能留下千年的影响,证明他在南方乃至整个国家的历史地位不可磨灭。这种不朽的精神,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接着,“痛哭书生曾伏阙,出师丞相亦纶巾”两句,通过描述书生伏阙(即向朝廷申诉)和丞相出师时的场景,表达了对李忠简公忠诚与勇毅的敬佩。书生的悲痛与丞相的英姿,共同构成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立体描绘,凸显了他的高尚品格与非凡气魄。

“遗篇在卷难为和,往事伤心莫可陈”则转向对李忠简公作品的追忆与感慨。诗人在阅读其遗作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往事的伤感无法言说,流露出对逝去英雄的深切怀念与哀悼。

最后,“文献比来凋落尽,馀光今幸借西邻”两句,感叹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文献逐渐凋零,而李忠简公的光辉却有幸得以延续,仿佛借由西邻之光,照亮了后人追寻的路途。这不仅是对李忠简公个人影响力的肯定,也是对传承历史文化的呼唤,希望其精神与事迹能够被更多人铭记与传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忠简公的深情缅怀,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与传承意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赋送顾禹二首(其一)

新秋岭外好回车,水湛长江落木初。

已啖离支三百颗,钓竿须鲙四腮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赋送顾禹二首(其二)

二毛一变作霜巅,不听吴歌四十年。

君到山塘秋已半,千人石上月依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口占送家木月

久客将归日,新秋暂泊船。

别离良不易,须鬓各苍然。

乡酒鲈登市,边风雁在天。

家庭多乐事,莫忘尺书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学使王十州复命

梧桐一叶报秋生,霜节随君恰到京。

五岭诞敷文德地,九重亲贺圣功成。

帆开别浦旌旗色,身拜彤墀佩玉声。

莫谓使星从此远,即看卿月万方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