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山

草木得新露,袭人吹冷香。

泉水夜相激,衾枕自清凉。

我携谪仙人,眉目秀而长。

高怀洗尘累,抵掌论老庄。

若人不世有,此景那可忘。

终当跨皓鹤,同作云间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草木吸收了清晨的新露,散发出清冷的香气,沁人心脾。
夜晚的泉水相互冲击,使得床铺和枕头都自带凉意。
我仿佛带着被贬谪的仙人,他眉清目秀,身材修长。
我们胸怀高远,洗净世俗的疲惫,一起深入讨论老子和庄子的思想。
如果这样的人世间少有,这样的景色怎能轻易忘怀。
最终,我们将一同骑着洁白的仙鹤,在云端自由翱翔。

注释

新露:清晨的新鲜露水。
袭人:使人感到舒适。
冷香:清冷的香气。
激:冲击,这里指泉水声。
衾枕:床铺和枕头。
谪仙人:被贬谪的仙人,比喻超凡脱俗的人物。
尘累:世俗的忧虑和疲惫。
抵掌:击掌交谈,表示深入交流。
老庄:老子和庄子,道家代表人物。
世有:世间存在。
云间翔:在云端飞翔,象征超脱尘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野风光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高洁情操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草木得新露,袭人吹冷香。” 这两句捕捉了春日之际,草木经历夜露之后的清新状态,那些沾湿露水的花草似乎在轻声细语,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给人的感觉是凉爽而不失温润。

“泉水夜相激,衾枕自清凉。” 泉水在夜晚仍旧奔腾不息,与山石相互撞击,产生悦耳的声音。诗人通过这动静结合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界深层次和谐状态的感受。

“我携谪仙人,眉目秀而长。” 这里“谪仙人”可能是指隐逸之士,与诗人一道,共同享受这份清凉与宁静。诗人的朋友或是志同道合的人,有着不凡的气质和超凡脱俗的风采。

“高怀洗尘累,抵掌论老庄。” 诗人心怀壮阔,通过对自然之美的体悟,洗涤了世间的尘埃与烦恼。同时,也在讨论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这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与高远的追求。

“若人不世有,此景那可忘。” 这句话表达了对眼前这般美好景致的珍惜和难以忘怀,是因为这种境界在人间少见,所以更加令人向往。

“终当跨皓鹤,同作云间翔。”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志向,他希望最终能够像神仙一样,骑上白鹤飞升,跟随着谪仙一起,在云端自由翱翔,这不仅是对肉身解脱的追求,也是精神层面上的超脱与自由。

收录诗词(295)

邓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鼓山

兰桡舣岸雷霆骇,疾雨狂风欲翻海。

吾人作意水石间,素志岂因风雨改。

悟适当如未悟人,衡山不知为开云。

鲁阳莫试挥戈手,郭泰何妨垫角巾。

山僧导我飞芒屦,要看渠师得道处。

雪喷鼎烹一斥回,千古涧流不东注。

我笑老师太豪雄,故令鬼物窥吾踪。

安得廓然无圣解,苍崖依旧飞白龙。

形式: 古风

登妙峰阁

维舟古木阴,故人能倒屣。

相携步高阁,千尺誇雄伟。

雨馀天气清,宇宙空如洗。

对面碧玉峰,去天不盈咫。

凭栏一超然,欲抟九万里。

下视嚣尘间,蠢蠢鱼虫耳。

平生浪自苦,马上肉消髀。

匆匆欲何之,烧香更隐几。

入夜寂无人,波声栏下起。

坐觉非尘寰,雷霆生脚底。

形式: 古风

紫芝和来

雨馀榴火欲烧空,宫槐老翠闇薰风。

即今此景那可恃,忽观玉露泣芙蓉。

请公文急出新格,一变茅黄兼苇白。

坐令鼠辈扫地空,毋使再来相主客。

异日光芒李杜高,声价岂但一时豪。

故应高视空四海,纷纷过眼万银袍。

我生作意游弱水,蓬莱杳隔三万里。

何如平地揖诗仙,一洗从来郑卫耳。

期公便作九鼎重,云水未容扁舟弄。

漫天霖雨在胸襟,半夜吹作高宗梦。

鬼方月窟虽殊陬,愿治之心辄相投。

泽民事业无多子,要使人人鼓腹游。

形式: 古风

谢丹霞老师

丹霞脩何行,天花雨红英。

草莽化金碧,宴坐十年成。

落笔多奇语,酬唱皆名卿。

微言寄祸福,无心天籁鸣。

顷年来七峰,见我眼增明。

西来的的意,一语贯三乘。

坐令尘土人,弹指悟无生。

别来今许久,夜梦飞爽灵。

新诗忽入手,春风死草萌。

公以慧生定,我自明而诚。

相望虽千里,秋风共一清。

去去勿作念,明鉴无将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