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奉和御制诗

天开图画烟霞间,仰瞻阊阖虎豹关。

如来法王驻幢节,大启胜会同灵山。

黄旗紫盖茏葱起,龙盘虎踞临江水。

花城近接凤城东,金殿红楼碧霄里。

宝花座上辩悬河,法海晴翻百丈波。

八极神王来拱护,九天星斗共森罗。

敷扬至理开冥昧,阴翊皇纲转昭代。

信知随处即真如,大道本来无定在。

世人惟识色非空,未解根源空色同。

烈火自在清水底,轻尘忽染宝光中。

遂将事物论成毁,昧却无中有真体。

春来花卉满郊原,眼界莫分红与紫。

百年贸贸成迷惑,身世焉知脱徽纆。

幸逢圣主开太平,玉帛梯航朝上国。

法王来自金天西,弘宣大法醒昏迷。

要令化雨沾庶类,柳枝水贮青玻瓈。

只今祇园是灵谷,祥云佳气常辉煜。

昙花飞堕半空来,大地山川总芬馥。

时时法界出荣光,照见原野晴茫茫。

又看宝塔现神影,綵翠焕发花间廊。

龙驾躬临天咫尺,回銮每待西林夕。

河清海晏圣情欢,长日从容多暇隙。

湛然止水澄灵台,红莲不染秋江埃。

鸾腾凤舞御宸翰,煌煌日月中天开。

揭之丈室龙光绕,玉户琼窗相皎皎。

万年长镇法王居,臣民永乐春台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宏大的宗教场景,以“天开图画烟霞间”开篇,展现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随后转入对宗教仪式的描述,如“如来法王驻幢节”,“宝花座上辩悬河”。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如“黄旗紫盖茏葱起”,“龙盘虎踞临江水”,营造出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诗中还蕴含深刻的哲理,如“信知随处即真如,大道本来无定在”,强调真理的普遍性和不可限定性。同时,诗人也批判了世俗的偏见,“世人惟识色非空,未解根源空色同”,指出人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未能理解更深层次的本质。

此外,诗中提到“烈火自在清水底,轻尘忽染宝光中”,形象地表达了事物本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超越表面现象,触及事物的核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盛世的颂扬和对佛法传播的期待,“要令化雨沾庶类,柳枝水贮青玻瓈”,希望佛法能普渡众生,如同春雨滋润万物。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哲学思考,也体现了对自然美和宗教精神的崇高敬仰,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人归四明

四明开郡溟涛中,地与欧越相交通。

更唐历宋生息异,民物实与诸华同。

南渡故族多依止,文献往往存流风。

安知百年太平后,楚涉作俑先群雄。

海滨忽举烽火起,城廓但见烟雾濛。

当时海内久宁谧,父老不识操戈弓。

出门相见共垂泣,何异犬豕遭罴熊。

庙堂安坐共肉食,谁肯谋虑殚贞忠。

偷安苟出一时算,表请章服蓬莱宫。

朱温遂得拜使节,侯景未几超上公。

遂令乐土成割据,不复众水归朝宗。

时清送君还故里,使我怀感心忡忡。

剩水残山定何似,故家乔木应已空。

念昔东行曾到日,郡中名胜多探穷。

湖心寺前秋月白,曹娥江上春花红。

别来屈指三十载,回首旧游难再逢。

逢君归去吊遗迹,缄书为报西飞鸿。

形式: 古风

商贾行

扬州桥南有贾客,船中居处无家宅。

生涯常在风波间,名姓不登乡吏籍。

前年射利向蛮方,往平行贩越海洋。

归来戴货不知数,黄金绕身帛满箱。

小妇长干市中女,能舞柘枝歌白苧。

生男学语未成音,已教数钱还弄楮。

陌头车轮声格格,耕夫卖牛买商舶。

形式: 古风

为盛惟性题谢孔昭画山水

我本渔樵山水客,半生放浪狂踪迹。

十年朝谒明光宫,回首洞庭云雾隔。

几回飞步凤凰台,大江茫茫万里来。

黄旗紫盖披天起,王气葱笼五色开。

登临壮观快心目,九点齐州烟雾簇。

千金不惜沽酒赀,自信平生心事足。

归来重觅洞庭游,水光冷浸山光秋。

故人喜我天上至,依旧忘机有白鸥。

行将结佩趋金阙,分襟复与亲知别。

诗成写向画中看,蓬岛三花不堪折。

形式: 古风

李龙眠山居图

群山苍翠开云屏,中有飞瀑悬青冥。

绿阴深锁白日静,千岩万壑花娉婷。

龙眠居士神仙客,平生常著游山屐。

荒崖幽谷遍经行,野鹤閒猿总相识。

百年人去空青山,独留翰墨传世间。

画中三友如何即,高躅那远那能扳。

我生夙抱林泉癖,家住吴家山水国。

十年游宦客京华,回首五湖烟树隔。

晴窗对画归兴新,绿萝飞花瑶草春。

我当招起龙眠友,拂袖同为林下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