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食不继戏作

久卧穷阎困负薪,何妨扫尽太仓陈。

瘦如饭颗吟诗面,饥似柴桑乞食身。

牺象未应殊断木,江湖底处有穷鳞。

大冠长剑人看好,不换茅檐一幅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长久以来居住在贫穷的陋室,还要辛苦砍柴为生,不妨把仓库里的陈粮都清理干净。
形容憔悴,面如饭粒般瘦削,却依然吟诵着诗歌,生活贫困如同陶渊明那样常向人乞食。
即使身处困境,如同祭祀用的牺牲,也不应像枯木一般毫无生机,何处能找到一条困境中的出路呢?
虽然人们羡慕我身佩长剑,头戴大冠,但我宁愿保持简朴,不愿用它们换取乡村茅屋的一方布巾。

注释

穷阎:贫穷的陋室。
负薪:砍柴。
太仓陈:仓库里的陈旧粮食。
饭颗:形容极瘦的脸庞。
柴桑:陶渊明的故乡,这里指贫困的生活。
牺象:祭祀用的牺牲。
穷鳞:困境中的鱼,比喻身处困境的人。
大冠长剑:象征地位和权力。
一幅巾:乡村茅屋的一块布巾,象征简朴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春来食不继戏作》,描绘了诗人生活困顿却坚守节操的形象。首句“久卧穷阎困负薪”写出了诗人长期贫困,以砍柴为生的艰辛处境。次句“何妨扫尽太仓陈”则以幽默自嘲的方式,表示即使生活艰难,也无妨清理官府仓库中的陈粮,暗示对社会不公的讽刺。

“瘦如饭颗吟诗面,饥似柴桑乞食身”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刻画出诗人虽然瘦弱但坚持吟诗作赋,尽管饥饿但仍保持读书人的尊严,颇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牺象未应殊断木,江湖底处有穷鳞”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愿改变自己的立场,如同水中之鱼,虽穷困但不失自由之志。

最后两句“大冠长剑人看好,不换茅檐一幅巾”以豪放的态度收束全诗,表明诗人宁愿保持高洁的品行,不愿为了世俗的赞赏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宁愿住在简陋的茅屋,也不愿换取华丽的冠剑。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展现了陆游在困苦中坚守人格与理想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春社有感

憔悴前朝白发郎,祠庭赋禄玷恩光。

寸心未与年俱老,万事惟凭酒暂忘。

穿仗两曾观揖逊,扶犁独幸返耕桑。

耆年凋落还堪叹,社饮推排冠一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近

历授人时后,天回斗柄初。

农畴兴耒耜,家塾盛诗书。

缥缈双凫舄,咿哑一鹿车。

山翁喜春近,随处狎樵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春近

开禧忽见第三春,身寄枫林野水滨。

吾道幸逢天道在,物华又与岁华新。

郊原处处堪行乐,道路人人可问津。

剩办青鞋并布袜,若耶已报绿生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春近

短褐枯筇老病身,龙钟也复喜新春。

已知不解多年住,且作都无一事人。

檐角鸟声呼醉梦,室中花气袭衣巾。

朝来更有欣然处,一箸山蔬胜八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